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技术与经济的关系一、技术与经济的概念(一)技术及其与科学的关系1.技术的涵义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曾把技术看作制作的技术。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狄德罗指出:“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这些定义的要点是:(1)技术是“有目的的”。(2)技术实现是通过广泛“社会协作”完成的。(3)技术存在两种表现形式,即“工具”或硬件,“规则”或软件。(4)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到20世纪90年代,关于技术的简单维度界定,已经被更复杂、涵盖各种不同要素的理解所代替,今天技术更多地被定义为硬件、软件、组件(organization-ware)、才件(human-ware)以及其他无形资产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此,我们认为: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按照科学原理及一定的经验需要和社会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用以改造自然的劳动手段、知识、经验和技巧。它包括实验技术、生产技术、服务技术、管理技术,具体表现为硬技术与软技术的统一所组成的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体系。硬技术即物质形态的技术,或称物化的科学技术,泛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基础与核心是劳动工具。劳动工具标志着人类统治自然界的程度。它作为人的劳动器官的延长,使人的体力与智力神奇般地放大了,使生产效率几倍、几十倍、成千上万倍地增长。软技术指知识形态的技术,包括工艺规程、制造技术、图纸资料、生产组织、管理技术等。没有先进的软技术,物质技术便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软硬技术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地配合发展,才可能推动技术进步和加速经济发展。2.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技术与科学是相互区别而又相互联系的,技术既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手段,·2·新编技术经济学又是改造自然的产物,在本质上反映着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它与科学不属于同一概念。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认识客观世界;技术的任务是改造客观世界。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应用知识与需要的研究,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如表1-1所示。表1-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项目科学技术目的任务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形态纯知识形态物质形态或知识形态与生产的关系间接,属于潜在生产力直接,达到直接生产力对经济的作用不能完全确定,较长远确定明确研究特征选题自由探索目标明确方法归纳分析、逻辑推理、想象力、数学工具较为重要实验、演绎推理与综合较为重要完成课题期限较长或很长,无法严格规定有明确规定社会监督弱强(二)经济与大经济观1.经济的涵义经济是一个多义词。在中国古代,作“经世济民”理解,其含义是治理国家。现代社会对经济的理解由于其使用的角度不同而作不同的理解。其一,用作“国民经济”时,是指社会再生产的整个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或作国民经济的组成理解,如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其二,用作“经济基础”时,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上层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经济基础。其三,作“经济不经济”时,是指节约或节省,含效益之意。依其活动范畴与运行机制,经济又可划分为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也可划分为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准宏观经济)及微观经济三个层次。2.大经济观及其特点随着科技进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形成了大经济观。所谓“大经济”,是视经济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大系统,系统内各生产力要素协调组合,人流、物流、信息流有序运行,形成经济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与体制。对外与世界经济联网接轨,进行能量、信息的交换互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不断优化系统内的产业结构、第一章绪论·3·产品结构与技术结构,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现代化的大经济具有下述特点:(1)科技化。科学技术进步渗透到整个经济活动中,科学技术研究成为生产、经济活动的先导,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应用与物化,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