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84页共8页我国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出口机制及案例分析刘传哲*(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王正忠(江苏,徐州,221008,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摘要:论文首先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现状进行了层次分析,然后探讨了我国风险投资的主流形式和出口方式,最后分别进行了案例分析。关键词:风险投资,主流组织形式,出口分析1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初具雏形,拥有了一批风险投资公司和一定的投资能力,许多国际性大风险投资公司也开始进入中国。然而,我国的风险投资同发达国家相比,由于尚处在起步阶段,相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我国风险投资规模依然太小,规范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本论文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现状进行了层次分析,探讨了我国风险投资的主流形式和出口方式,最后分别进行了案例分析。2我国风险投资业现状的层次分析2.1国内大企业的战略资本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在中国成长起来很多大型的企业集团,如联想、四通、方正、红塔山、上海第一百货等。它们当中很多是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或处于特定垄断行业的企业。但在企业的发展中遇到了重要问题是如何获得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例如上海一百,虽然规模不小,但是所处的行业决定了公司的成长性非常有限,但是实施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又是非常危险,那么通过风险投资(或者叫产业投资)的形式投资于新兴的高成长的行业来获取资本增值的收益就不失是一种比较好且风险可以进行控制的方式。例如红塔集团成立了红塔创新投资公司和红塔兴业投资公司专门从事风险投资的运作;去年年初联想一分为三,其中柳传志亲自掌舵的就是联想的风险投资部门,其中的战略意图和INTEL是非常相似的——对IT行业内的初创企业进行投入,寻找企业未来发展的新动向。**刘传哲,男,37岁,博士,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czliu@cumt.edu.cn第585页共8页第584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85页共8页2.2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公司我国目前风险投资募集的近百亿资金中,政府背景的资金占了相当大的份额。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建立的几个风险投资公司,目前在规模上无疑是国内的佼佼者,规模在几个亿到十几个亿不等。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深圳创新科技投资公司,聘请了原申银万国的总裁阚治东掌舵,力争在三年内达到50亿的规模,该公司目前无论是人才还是在实力上都走在前列。上述这些公司在组织形式上无一例外都采用了公司制的形式,许多公司中的主要的管理人员仍然是官员式的任命。尽管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公司一般都打着支持高新技术的口号,但在投资方向上没有形成非常鲜明的方向,一般都是大而全,多投资于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行业,对互联网、信息技术、软件、通讯等行业的投资相对较弱。虽然有了几年的历史,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乏善可陈,成功的案例更是凤毛麟角。2.3国外风险投资从不同的传媒我们都了解到国外的风险投资资金普遍看好中国的市场前景,纷纷表示要抢滩中国的风险投资市场。IDG就明确表示要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以上,而事实上情形并没有那么乐观,IDG目前的投资只有1.4亿美元。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基金大多数并非行业中的佼佼者,以IDG为例,中国人都把它当成了风险投资的代表,它在美国不是什么风险投资商,而主要是以市场调查为主的公司。其它一些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本国也只是二三流的风险投资者,从资金的规模和声誉上都很难以在拥挤的市场中立足,进入中国市场获取一些一流的项目对它们来说无疑是最优的选择。在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商中孙正义旗下的软银(SoftBank)无疑是名声最响的一个,但是由于软银在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在2000年的风险投资50强排名中只排在12位,公司的盈利仍然主要来源于软件的销售。软银各个分部投资的理念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除了YAHOO外,大多数的互联网投资并不是那么成功。国外的风险投资公司虽然非常看好中国庞大的市场,但是在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