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发言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石培杰争做诚信的小公民诚乃诚实,信乃信用。“诚”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真善美的具体体现,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人的立身之本、做人之道、成人之基。讲不讲诚信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信誉,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形象。雄鹰靠强硬的翅膀在高空翱翔,人类靠诚信的人格在天地间闪光。讲诚信,石培杰能做到:一是说实话不骗人。说实话的人会赢得人民的尊敬,假话被揭穿,说假话的人就人格扫地。假冒伪劣、欺诈可能一时得利,但终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石培杰总是光明磊落,行为坦坦荡荡,说真话,说实话,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决不能是非不分,模棱两可,更不会信口开河,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二是对人表里如一。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不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诚实守信是石培杰每天遵守的生活准则。因为他知道只有以诚待人,别人才会同样以诚相待。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孟信的人,家里很穷,无米下锅,只有一头病牛。一天他外出,他的侄子将牛牵到集市上卖了。孟信回来后非常生气,责备他的侄子不该把病牛卖给人家,并亲自找到买主将钱如数退还,牵回了自家的病牛。透过历史的烟尘,石培杰清楚地看到孟信手中紧紧牵住的绝不是一头生病的黄牛,而是一条健康与高尚的道德纤绳,它将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引入了纯洁的圣地。在人际交往中,石培杰总是诚心诚意与人交流,交心,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他认为这样才能交到知心朋友,赢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笑里藏刀,口蜜腹剑的奸人、口是心非的小人,人们会远离他,唾弃他,这样的人也是没有好下场的。三是兑现对人承诺。在人际交往中,要守信义。石培杰说第1页共3页话算话,说到做到,不吹牛,不说大话。做不到的,不轻易许诺;承诺了的,他就一定要兑现。全国道德模范中父亲替逝去的孩子还巨额债务的事迹感动了全国;著名的海尔集团曾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在与客户签发合同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公司延误了发货时间,为了信守合同,公司决定采用空运,为此损失了一大笔钱,却由此赢得了信誉。总裁自豪地说:“我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宁可失去所有的财产,也不愿失去信用。”他们的高风亮节是石培杰学习的楷模。四是借人物品及时归还。《弟子规》中有一句话。“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意思是说借来的物品,要爱惜使用,并准时归还,以后若有急用,再借不难。明朝有一位叫宋濂的人,家里很穷,根本买不起书。宋濂为了学习知识,常常借书读。许多富有的人家藏书很多,但是都不愿意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到了第十天早晨,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再给他限定借书的时间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宋濂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令人信服的人格品行,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石培杰总是告诉自己要向宋濂学习,自己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时归还,以诚待人,以信取人。当然,也要关爱别人,见到困难就帮,别人借自己的东西时他总是很大方。五是在诚信面前一视同仁。一个坦坦荡荡的人,必然是平等待人的人。石培杰总是在诚信面前一视同仁,对老师、对家长、对同学,无论高下,不管亲疏,一样对待,不诌上傲下,不优亲厚友。他总是跟朋友说:“讲诚信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作为未来祖国的主人,石培杰面对的是一个新科技、新信息、新体制不断涌现,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时代,再高明的骗术也只能逞一时之用,他总是想,要想使自己能够适应于这个时代,使我们的民族立于这个竞争的世界,就必须诚实守信。我们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荣誉,也可以没有健康,但你不可以没有诚信,因为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术、民族的存亡之根。第2页共3页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