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政宏观调控的手段及其作用内容提要:财政实现宏观调控职能要靠具体的政策手段,这些政策手段主要包括政府预算、税收、公债、财政支出和财政投融资等五大类,不同的财政政策手段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这在西方教科书上有较多的论述,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来说需要从实践角度重新认识财政手段的特性和功能。关键词:财政手段宏观调控作用财政宏观调控是指利用财政政策工具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整套政策措施体系。近年来,我国财政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背景下,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推进各项改革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财政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多种,正确认识各自的特点与作用机理,并合理搭配使用,对于有效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至关重要。一、政府预算政府预算,也称国家预算,具有直接调控、调节力度强的特点,是我国财政收支的基本计划,通常以一年作为预算期间。政府预算直接贯彻政府意图,其收支规模、结构以及收支的对应关系制约和影响着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首先,从预算规模看,政府预算规模的大小反映社会财富向政府转移的比例。其次,从预算结构看,政府预算的结构以及收支平衡关系反映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通过政府预算进行宏观调控主要采取逆周期方法,具体运用赤字预算和盈余预算这两种预算形态来实现调节作用,即经济萧条、有效需求不足时采取赤字预算,而经济过热、需求膨胀时宜采取盈余预算手段。从作用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调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政府通过预算收支规模的变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其次,通过调整政府预算支出的结构,调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比例关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再次,可通过政府预算手段促进社会分配公平。近年来,政府预算作为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金融危机后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主要通过政府预算支出的方式运作实施。二、税收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集经济、法律和行政特性于一身,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运用税收手段需要走一定的法律程序,所以决策时滞一般比较长,且减税容易增税难。税收手段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主要通过宏观税率确定、税负分配以及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体现出来。宏观税率(即税收收入占GDP比重)是财政政策实现调节目标的基本政策度量指标之一,宏观税率高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的财力或动员的资源越多,反之则少。宏观税率的高低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例如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实时调整了出口退税的宏观税率,提升了外贸企业的竞争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宏观税率一旦确定,税负的分配同样十分重要。对于税负分配的途径,一方面可以由政府部门来进行,主要是通过税种选择和制定差别的税率来实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活动来进行,主要是通过税负转嫁的形式体现出来。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主要是在征收正税的基础上,为了某些特殊需要而实行的鼓励性措施或惩罚性措施。从作用上讲,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为社会主义建设筹集资金的主要手段,我国90%以上财政收入来源于税收,税收也是调节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同时公平的税收有利于公平竞争和社会正义。三、公债公债手段是指以国家为主体来发行国债的经济行为,公债以政府税收或其他财政收入为担保,不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特征,其基本特征是还本付息,因而体现国家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行为。公债是财政支出的特殊形式,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公债的宏观调控功能是借助于公债规模、发行对象、偿还期限和公债利率的变动实现的,它的主要调节功能包括:调节国民收入使用、调节货币流通、调节社会总供需。公债手段具体通过三种效应发挥作用,一是“排挤效应”,即由于公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消费或投资起调节作用;二是“货币效应”,即公债发行引起货币供求变动。它一方面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