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战略为先第二节“按图索骥”信息化城市建设若没有科学规划,今天修条路,明天架座桥,几十年后就免不了交通大堵塞;信息化也一样,若没有科学的IT规划,今天建个数据库,明天开发个IT系统,只能形成一片“信息孤岛”。20年前,由于经验、技术、认识等原因而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还情有可原;今天的CIO就绝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必须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制定科学的IT规划,然后“按图索骥”推进信息化。如何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制定IT规划?如何把抽象的目标变成可操作的IT计划?IT“路线图”一个达成共识的、没有很多创新的信息化方案,远远好于一个有很多创新、但迟迟不能达成共识,也迟迟不能落实贯彻的方案。在不少企业,哪怕高层已经对信息化下了决心,但仍然会听到各种或明或暗的反对声音,可能来自中层、来自各地分支机构、来自渠道伙伴等等。IT规划包括广义的IT规划和狭义的IT规划。广义的“IT规划”包含“IS规划”(InformationSystemStrategicPlanning,简称ISSP)和狭义的“IT规划”(InformationTechnologyStrategicPlanning)两部分。具体地说,“IS规划”是指在企业经营战略的基础上,形成信息系统的愿景规划、组成架构、各部分的逻辑关系等。而狭义的“IT规划”,是承接“IS规划”之后,对信息系统各部分的支撑硬件、支撑软件、支撑技术等进行计划与安排,简而言之,是围绕“T”来展开。本文所探讨的“IT规划”除特别说明外都是广义的IT规划。IT规划为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避免了“脚踩西瓜皮,溜到哪儿算哪”,从客观上防止了出现信息孤岛、维护费用高、收益低、风险高等严重后果。更重要的,制定IT规划的过程,也是企业内部推动达成信息化共识的过程。众所周知,一个达成共识的、没有很多创新的信息化方案,远远好于一个有很多创新、但迟迟不能达成共识,也迟迟不能落实贯彻的方案。在不少企业,哪怕高层已经对信息化下了决心,但仍然会听到各种或明或暗的反对声音,可能来自中层、来自各地分支机构,也可能来自渠道伙伴等。反对的情形有很多种:(1)谨慎论者,相信信息化建设高失败率的说法,主张谨慎从事;(2)时机论者,认为信息化从长远说要做,但目前业务发展时间紧,信息化底子差,时机不成熟;(3)怀疑论者,认为信息化解决不了企业的问题,反而劳民伤财;(4)惧怕信息化者,担心信息化将打破现有管理格局,担心由负责信息化工作的部门来唱主旋律,不利于突出自己的业绩等。这些声音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出现往往是很常见的,有一定的存在合理性,其中大多数是由于沟通不足、认识不够、观念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关键成功因素、重点应用领域等没有达成共识。事实上,板子不能只打在那些反对者身上。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的问题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甚至可用“一团麻”来形容:战略是否明晰、流程是否合理、组织架构是否灵敏、应用人员的态度和素质、技术选用的评价标准等等,如何把这些方方面面协调一致,这就是“IT规划”将发挥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按照IT规划方法论,逐步理清企业管理提升和信息化应用的总体方向,客观分析当前所处的位置,理智分析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策略、明确原则、给出路线,再明确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时序关系和依赖关系,并确立每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同时,自始至终贯穿对同行业标杆企业的最佳实践(BestPractice)的学习和借鉴。这个过程,关键是一个不断采集意见、论证探讨的过程,主旋律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IT规划“五要素”IT规划应是企业经营战略指导下的IT规划,甚至IT规划与企业经营战略是融合为一体的;在业务层,信息化建设体现在以一系列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为主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业务调整、人员培训等。一份完整的IT规划报告,包括五个部分:环境分析、制定战略、设计信息化总体架构、拟订信息技术标准和项目分派与管理。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制定IT规划的依据。CIO首先要明确企业的经营战略,然后研究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不仅要分析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信息技术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等,还要掌握信息技术本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