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趋向唐山: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唐山南临渤海,北依燕山,毗邻京津,现辖两市、六县、六区、六个开发区(园区、工业区、管理区),总面积13472平方公里,是全国较大城市和省域中心城市。全市现有187个乡镇(含XX县区10个农场)、5121个村、队(含唐海168个队),总人口737.1万,其中农业人口488.6万人。实有耕地面积844.4万亩,全市人均耕地1.2亩。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4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6.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6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86亿元。全年全部财政收入55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5.6亿元。2011年,XX市农业总产值达到757.5亿元,其中,种植业430.8亿元,畜牧业235.3亿元,渔业70.2亿元。农业、畜牧、水产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97.2%;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460元。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原则,多措并举,积极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和农产品品质提升,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加快推进绿色有机、生态循环、立体节约型农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牧渔业生态健康养殖。紧密结合曹妃甸建设总体规划,围绕现代渔业建设,对全市渔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推广虾蜇混养、虾鲀混养、南美白对虾与白鲳套养和稻田虾蟹立体生态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继续发展浅海滩涂立体养殖、海水生态健康养殖、淡水标准化健康养殖、集约化设施渔业、海洋牧场、临港库区休闲渔业,推动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海水池塘生态健康养殖面积16.8万多亩,占海水养殖池塘总面积的93%。继续开展增殖放流工作,探索和制定渔业资源补偿办法,保护渔业生态安全。积极推广迁西龙顺柴鸡生态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二是以发展农第1页共8页村沼气为重点,加快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开展技术创新,积极引进沼渣、沼液生产颗粒、液体有机肥料新技术,推广秸秆压块技术。全市户用沼气累计达到48.9万户,实现适宜建池户普及率60.5%;100-300立方米沼气累计达到1035处;500立方米以上大型沼气工程累计达到25处。全市年产沼气12.7亿立方米,折合标准煤为13.15万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6.5万吨,在新民居建设、生态循环农业、低碳减排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积极发展节水高效农业。重点加强设施蔬菜2节水灌溉和土肥水一体化技术推广工作,增强节水、省肥效果,实现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二)着力推进设施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把高效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口,积极推进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创新发展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拉动、统筹规划、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打造棚室生产“唐山时代”为目标,坚持“可控、生态、高效、规模、循环”的发展思路,推进棚室生产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迈进。2011年,全市新建设施农业面积10.6万亩,播种面积达到达到130.6万亩,其中新建日光温室面积7.1万亩,日光温室播种面积50.1万亩。(三)逐步探索休闲观光农业,不断开发农业多样化功能。充分发挥唐山地处环渤海、京津冀都市圈的独特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特色突出、品位高雅的旅游资源,将唐山旅游资源与农业活动相结合,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创建旅游精品。南部沿海地区以XX县区为主,在京唐港开发了浅水湾、翔云湾海滨旅游区,在大清河开发了“三岛”旅游区,各具特色,集海上观光、垂钓娱乐、消夏避暑、品尝海鲜于一体,年营业收入达1000多万元。北部山区XX县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潘、大”水库的渔业资源,积极发展休闲渔业,以游览、垂钓、餐饮为主,发展各种游艇、快艇、休闲渔船150多艘,每年接纳游客310多万人,收入2000多万元。全市已发展休旅农业企业558家,其中规模农庄27家,仅2011年共接待游客320万人次,第2页共8页产业收入达到2.8亿元,实现利税近亿元,为农民增收1.3亿元,实现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