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信息化发展趋势探讨余冬苹林涛梁峥(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研究院,广州510630)摘要: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改革的推动下,各类科技园区的发展迅猛,规模扩张越来越明显,高新企业纷纷进驻,企业对园区的信息化需求也不断提升,同时园区管理者也面临越来越复杂和更高的管理要求,这些需求不断促进园区信息化向更高水平发展。网络泛在化、平台集约化、应用智慧化、运营社会化是园区信息化发展的四大趋势。本文基于对园区信息化现状及需求的研究,分析了园区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希望能给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关键词:园区;信息化;发展趋势1.引言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各地政府的推动下,各地科技园区的发展迅猛,区域不断扩大,高新企业纷纷进驻,而园区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研发生产过程,是园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新企业的不断进驻,对园区信息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从基础网络到信息化应用面面俱到,本文基于对园区发展趋势以及信息化需求,分析了园区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希望能给相关行业提供参考。2.园区的定义及形成园区(或者称科技园区),是指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地域组织,即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集中,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在空间上一般由工业区、研究开发区、高等教育区、居住及城市服务区等五个方面构成。大多数高新区采取了“一区多园”的规划建设模式,即在一个高新区内规划有创新园、产业园、工业园、孵化园、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多种专业园或以地理名称命名的园区。园区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1)由大学、企业、孵化器等组成的,创立高科技企业的产业综合体。我们称之为产学研相结合的驱动模式。即把学校等科研机构的基础理论研究、企业研发中心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不同层次知识间的交流与扩散,从而有助于提高高科技的创新与产业化的速度。对于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比较典型的园区是美国硅谷和波士顿128公路周边地区。2)由政府规划与建设,把大批研究机构和科学专家集中在高质量的城市空间,形成科学城,通过协同研究活动来促进技术、工艺或产品创新,在此基础上来促进整个园区的发展。我们称之为研发驱动模式。它是发达国家后发式的基础研究,其研发、产业应用过程都比较长。如前苏联西伯利亚科学城、韩国的大德和日本的筑波。3)在某一划定的地区集中兴建一批高技术产业公司,形成技术园区,以此增强该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追求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称之为产业驱动模式。即围绕一个或多个产业集聚大量企业等,通过促进产业的发展来促进整个园区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在创造GDP方面成果显著,但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影响较小。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台湾新竹。3.园区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城市都非常重视园区的建设来带动地区的发展,从园区发展的过程来看,未来园区的发展趋势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二是园区企业逐步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三是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研发。3.1.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以广东为例,90年代,广东省高新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中心地带,如广州、深圳、中山、惠州、佛山、珠海国家级高新区。2000至今,广东省高新区以几乎达到全省覆盖,以珠三角(国家级)为中心向周围城市(省级)呈“放射型”发展。1998年至2008年,全省高新区的GDP年均增长33.1%,远高于全省15.5%的增速;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32.5%,比全省高出19.8个百分点。2008年开始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六分之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082亿元,约占全省的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出口额643.81亿美元,约占全省出口总额的六分之一。2010年产值同比增长22.5%,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成为提升当地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大动力。3.2园区企业逐步向高(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