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论坛发言: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崭新滨海构建和谐社会论坛发言材料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崭新滨海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和谐,只有造就深层的文化和谐,才能造就全面的、可持续的社会和谐。如何建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和谐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当前,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我县基层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较为滞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滨海的重要内容,又是必要条件,既体现了时代的要求,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又体现了人民的心声,符合群众的意愿。一、我县基层文化发展现状(1)缺乏基层文化硬件设施2001年我县乡镇区划调整前有26个乡镇,每个乡镇均有乡镇文化站房,区划调整后现为15个乡镇,期间部分文化站房被变卖、拆迁、占用,截至2006年初,9个乡镇已无文化站房,6个乡镇虽有文化站房但面积偏小,最小的只有100多平米,且建筑标准偏低,结构不合理。原先20余个乡镇影剧院中现只有县影剧院正常放映电影和接待演出,其余部分处于长年无人管理状态,部分被改作服装城、美食城和超市等其他用途。乡镇文化站基本没有活动器材,连乒乓球桌和简单的健身器材都没有,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图书,即使有少量图书也是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初出版,基本无可读性;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合馆办公,产权属于图书馆,文化馆活动开展噪声较大,与图书馆需要静谧的氛围相冲突,干扰读者阅读;县淮剧团人员流失严重,已很难独立完成一台演出等。(2)基层文化人才流失严重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文化体制陈旧的弊端逐渐显现。乡镇文化干部呈现断层趋势,现在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年龄偏第1页共4页大,专业知识缺乏,而且多数精力没有从事文化工作。我县目前共有在编乡镇文化干部20人,其中2人被乡政府抽用、3人长年在外招商、2人在地税协稳税、1人在维稳办上班、1人被县委办抽用、1人XX县区首乌厂厂长和村支部书记、1人任公路管理站站长、1人长年在盐城、1人被文化馆借用,目前只有6人真正从事乡镇文化工作。(3)基层文化活动匮乏,由于缺乏阵地、缺人才、缺经费,基层文化活动偏少,人民文化生活枯燥,不少地方封建迷信抬头,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二、关于基层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基层文化建设是党和政府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我县基层文化建设已严重滞后。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将发展基层文化工作当作先进文化建设的重点,抓实抓好,要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制定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以及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文化发展的有关意见,为我们科学制定基层文化的规划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我们要在认真调查、研究、搞清家底的情况下,对滨海基层文化建设拿出一个详细的科学的可行发展规划。最近,我局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讨论制定了《XX县区十一五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将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任务、方针和有关政策作了详尽的规划,为我县基层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2、政府应加大硬件投入基层文化是社会公益文化事业,公益文化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县委、县政府要根据国家、省、市规定要求,对基层文化事业加大经济投入,每年对基层文化的投入要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比例,政府还要制定出台相关的文化经济政策,鼓励和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目前,省文化部门对基层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也加大了支持力度。2006年,我县有滨淮、樊集、界牌、蔡桥4个乡镇文化站第2页共4页在全市领先完成了标准化站房建设。2007年计划完成正红、振东、大套、五汛、八巨、天场、滨海港等7个乡镇的文化站达标和无房站建设。省里将下达部分资金,县政府也要加大投入,才能如期完成标准站房建设任务。同时,县政府要对公益基层文化事业如图书馆购书经费、文化馆培训活动以及社区文化建设逐年增加投入,以丰实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3、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目前,基层文化队伍现状堪忧,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加快队伍建设是重点,以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