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下面是我们文秘114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请大家参阅。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x发〔xx〕x号)精神,结合xx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按照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组织实施农业产业扶贫,扶持贫困人口发展特色种养业,促进农业增效、贫困人口增收。到2017年底,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1项特色种养业;到2020年,每个从事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二、重点工作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要坚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立足山区农业资源优势,重点以茶叶、粮油、蔬菜、蚕桑、泉水养鱼、特色养殖业、毛竹、经济林和乡村旅游等九大扶贫行动为抓手,对贫困村、贫困户给予适当补助。(一)茶产业扶贫。一是新建高效生态茶园。依托现代农业茶产业项目,指导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高效生态茶园,对新建茶园连片30亩以上的给予2000元/亩补助;二是推行茶叶机械采摘。引导贫困户购置使用采茶机,进行技术指导,提高生产效率和收入。三是开展茶园入股增收。鼓励和支持贫困户以茶园作为股份加入农民合作社,实现股金分红增收。(二)蔬菜产业扶贫。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到蔬菜产业规划区内发展设施蔬菜基地,对常年满园生产、年产蔬菜3茬以上、主要供应本县市场达80%、设施栽培30亩以上的生产大户,给予补助,每亩最高补助500元。鼓励蔬菜大户日常用工优先吸纳贫困户。(三)粮油产业扶贫。鼓励贫困村创新经营体制,组织贫困户开展土地股份合作发展粮油产业,对开展土地股份合作试点建立章程和制度,财务管理规范,达到省土地股份合作试点第1页共4页工作要求的专业合作社,给予5万元补助。鼓励粮油新型经营主体日常用工优先吸纳贫困户。(四)经济林产业扶贫。积极开展经济林产业扶贫,力争每年新建1000亩规范化基地、提质改造500亩低产林,培养能熟练掌握经济林丰产栽培实用技术的贫困农民300人(次),推广应用经济林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形成系列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为贫困农民提供观摩学习、技术交流与培训。到2020年末经济林基地总规模达到2万亩,优质挂果面积达到1万亩。结合区域优势,指导和支持宏村镇、洪星乡、宏潭乡所辖的贫困村发展香榧产业,渔亭镇、柯村镇所辖的贫困村发展油茶产业。对经济林苗给予适当补助。(五)竹产业扶贫。一是加强现有资源管理,以xx乡、xx镇为主要的发展区域,通过砍灌、垦复、去“三头”、施肥、合理留笋养竹等措施,增加竹园的产量和效益;二是新造竹林,把新造竹林纳入国家或省级造林项目给予资金扶持;三是加强技术支撑,在研究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引进先进加工设备等方面设立扶持政策,力争每两年实施1处竹林科技示范园项目。(六)蚕桑产业扶贫。鼓励贫困户发展蚕桑多元化生产,指导贫困户掌握省力化养蚕配套技术,鼓励贫困户发展果桑种植,对单位或个人新植连片10亩以上果桑,补助1000元/亩。(七)特色养殖业扶贫。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以xx南花猪、xx黑鸡等为主的特色养殖业。贫困户要根据基础条件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对有条件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提供xx南花猪1-2头/户、xx黑鸡50-100羽/户的种苗,并全程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成立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八)泉水养鱼扶贫。充分利用贫困村生态优势,推进渔业+旅游融合发展,在以草鱼为主的山泉流水养鱼模式外,积极开发新品种,形成我县山泉流水养鱼的特色。扩大光唇鱼(石斑鱼)、倒刺鲃(君鱼)、宽鳍鱲(lie)等山区特色土著鱼类养殖,满足市场需要的多样性。支持和指导贫困户充分利用家第2页共4页前屋后,村边溪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展泉水养鱼;鼓励村级统筹,发展山泉流水养鱼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连片开发。鱼池可自主选择建设原生态河道型鱼池、仿生态石块垒砌鱼池,并给予补助。(九)乡村旅游扶贫。结合贫困村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引导、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开发原生态体验、观光采摘、农家乐、生态农庄、垂钓休闲、养生度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