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演讲稿:一盏煤油灯端午前,年逾八旬的父母又要搬一次新家。回家帮父母收拾旧物,在阁楼里发现一盏煤油灯。灯罩已破裂,灯芯亦变腐,不过使用起来跟过去没有两样,只是灯身上披了一层厚厚的油垢。记忆中,豆点大的煤油灯就是我心中的希望之灯,伴我度过漫长的黑夜,迎来一个又一个黎明的曙光。我出生在鄂西一个偏僻的穷山村,兄弟姐妹八个,人多口多开销大,家里生活拮据窘迫,一盏煤油灯还是家中的奢侈品。灯是父亲做的,从我记事算起,煤油灯伴我上完小学、初中,直到高中毕业。煤油凭计划供给,为了节省,我们兄弟姐妹每晚做功课都要共用一盏灯。有时为了多争一点光亮,吵闹半天还歇不了嘴。父亲没办法,就又做了一盏。多一盏灯就多一份煤油消耗,超出了供油计划量。母亲只好四处托人,说上一堆好话,用节省的大米、菜籽油什么的换些煤油。母亲也常常坐在我们身边借着光亮,一边讲着民间传说,一边缝补衣裳。那一幕,成为我心中永远的温馨画面。高中毕业那年,时间到了1992年,村子终于通上了照明电。父母起早贪黑,又是多种地,又是养羊、猪、鸡,还上山打山货,下河捞鱼虾hellip;hellip;一分钱一分钱地积攒,两年多时间好不容易筹够了装电灯的费用。家中请来了电工,布置了电线,通上了照明电,用上了梦寐以求的电灯泡。至此,我家终于迈入电力时代,煤油灯下岗了。那天电灯装好后,母亲精心做了一桌饭菜,父亲弄了一碗苞谷酒,一家人相拥在电灯下,喜笑颜开,像过大年一样。吃完饭,我们坐在灯下久久不愿离开,看书下棋到深夜。随着改革政策全面深入落实,我家经济条件一年比一年好转。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组织电力部门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大力推广倡导使用节能灯,合理调整农村生活照明电价,家里电费与以前相比不升反降。如今,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各种各样的照明灯具令人眼花缭乱。村民家中台灯、床头灯、地灯等应有尽有,就连小孩穿的鞋上都安装了彩灯,走起路来一闪一闪,好看极了。第1页共2页40年的发展,40年的变迁,我家的照明方式从煤油灯发展到电灯泡,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自控感应节能灯,今非昔比哦。一盏小小的煤油灯,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来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