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认识图形学校:山东省昌乐县营丘镇阿陀小学姓名:张俊华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数学3、课时:第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本例题(2)搜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立体图形二、教学课题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和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2、对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分类。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1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内容分析:本课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初步认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教学也就应该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会识别,并不要求学生能表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学情分析:“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应抓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2点,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得”;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由“对活动的兴趣”发展为对数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2、在观察和触摸活动中感知平面和曲面,初步形成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表象,初步体验空间感。3、在动手操作、共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在操作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只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纸盒、正方体纸盒、铅笔、玻璃球。32、制作课件。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认识球体。球体的定义: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53306.htm(1)请学生猜谜:胖墩墩,圆溜溜,立不住,站不稳,哪边挨地都会滚。(2)请学生玩球。学生按意愿选球,通过摸、滚、踢、拍、托、掷等动作玩球。(3)请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玩的是什么球?怎么玩的?通过玩你发现了什么?(4)教师小结:许许多多的圆球,虽然它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等,玩法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形状相同,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总是站不稳,并向周围滚动的,这就是球体。(5)师生创编儿歌:小小球儿圆溜溜,哪边看它都很4圆;小小球体站不稳,哪边挨地都能滚。(6)想一想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球体。(皮球、足球、乒乓球、玻璃球、铅球、塑料球)2、认识圆柱体(1)请学生用线、尺、小手分别量一量未用过的铅笔、小棍棒、万花筒等,看看两头的圆的大小、两圆之间的距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2)请学生滚一滚易拉罐、麦乳精罐等,说说它们是向什么方向滚动的。(3)请学生将圆柱体积木、积塑、小棍棒按高矮、粗细的顺序分别排一排,看看它们像什么。(4).教师小结:测量时,两头有两个一样大的圆,两圆间的垂直距离一样长;滚动时,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竖着排列,看起来像柱子,这就是圆柱体。3、球体、圆柱体的区别(1)请学生每人拿两个玩具(球体、圆柱体玩具各一个),用同样的方法在地上滚动,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能否停下来站稳。5(2)引导学生试将两个球体、两个圆柱体分别重叠,观察发生的现象。(3)教师小结:球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球体表面没有平面,不能重叠,圆柱体两头两个相等的平面,可以重叠。4、认识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定义: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7736.htm(1)看看:①教师出示正方体积木,让学生摆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说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大小是否相同?②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这样的形体就是正方体。(二)课堂练习:1.数有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62.找朋友(三)1、能根据不同物体的不同形状进行分类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各种不同形状物的特征五、课后练习:教材P63—P6五、总结:今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