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案湘钢一中张俞【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四单元的第13课,主要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技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本课内容既属于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历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又属于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推动因素更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最好素材,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历史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发明;(2)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必然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2.过程与方法(1)课前学生分三组合作探究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交流,归纳概括本课基础知识。(2)探讨如何看待科技与战争的关系,进而探讨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抓住机遇、振兴民族的使命感。【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2.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负面影响。【教学资源】1.教科书(尤其是其中的历史纵横【学思之窗】)2.教师和学生3.校内资源:学校图书馆、多媒体教室4.网络和音像资料【教学方法】1.教法:通过情景创设、问题设置、启发讲授、师生对话与讨论,使老师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激励者与引导者。2.学法:通过搜集资料、小组讨论、上台陈述、辩论赛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认识基本史实,深入理解历史现象,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观察一组三次科技革命有关的图片,谈一谈今天我们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和电气产品主要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从而导入新课。以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导入,让学生有话说,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奠定自主课堂的民主氛围。(二)把握基础(学生主持,师生合作)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组学生展示研究的成果)提问: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当时纺织领域的机器使用有何局限?(展示图片)回归教材:学生从课本上了解关于蒸汽机改良的过程和应用。1、结合图片和教材归纳“蒸汽时代”到来的背景。政治:17世纪末,英国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经济: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技术: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明和发现。2、组织分析相关材料,通过材料总结蒸汽时代到来产生的影响(突破重点)①、从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②、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③、促进了欧美诸多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④、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总的来说,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蒸汽时代”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讨论: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师生交流,共同解决)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由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到蒸汽动力。2)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由近水建厂到选择交通发达、资源丰富的地方。3)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4)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过渡)蒸汽机的改进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对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在19世纪工业上又引发了新的革命。二、“电气时代”的到来(第二组学生展示研究的成果)情境创设:“1898美国迈克先生的一个早晨”的材料,提问:皮特先生在享受哪些新产品?引起他生活变化的主要是哪一项发明?哪位科学家奠定的理论基础?简述其应用的过程?1、“电气时代”到来的背景:(1)各种工业生产的需要。(2)理论基础: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2、“电气时代”到来的经过:(1)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使用:电力成为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