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学校:山东省临朐县第二实验小学姓名:王美娜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3、课时:第2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第9-11页。(2)搜索苏轼的有关资料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写作背景。http://wenku.baidu.com/view/72edea4d767f5acfa1c7cdfa.html二、教学课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文字,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3、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过程,故事是词意的体现,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福的情怀。内容分析:《但愿人长久》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1-3),介绍苏轼创作的原因;第二段(4-5)具体描绘了词的意境;第三段(6)写诗人低声吟诵诗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交代词作已成。本文以故事的形式,通俗的语言,将学生引入诗境。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古诗词已经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将宋词的词意与创作的心路历程用故事的形式展开,通过课本上的插画配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这首传唱千古的宋词中。教学目标: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轼、廷、皓、辙、婵、娟”;积累词语“朝廷、皓月当空、手足情深、埋怨、十全十美、吟诵、婵娟”。理解“婵娟、皓月”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http://wenku.baidu.com/view/fcae9932b90d6c85ec3ac6c6.html3、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思,了解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感受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4、通过学习,体会中国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感情,了解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意。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学生字,读通文章。2、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苏轼的生平资料http://www.baidu.com/s?cl=3&wd=%CB%D5%E9%F83、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4、制作相关课件。教学方法: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拔,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训练的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之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背景,导入新课1、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中秋节我们赏月、吃月饼、举家团圆,“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我们一家人过中秋的时候,我们伟大的诗人苏轼在干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揭示课题,简介苏轼。学生交流汇报,搜集的资料:http://www.baidu.com/s?cl=3&wd=%CB%D5%E9%F8(二)、感悟品味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Expressionisfaulty**读悟“心绪不宁”,感知手足深情先请大家读读课文2、3小节。想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找到相关的词语、句子,把它划下来,多读几遍。(自由读)交流出示: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http://wenku.baidu.com/view/72edea4d767f5acfa1c7cdfa.html2、抓“心绪不宁”,品悟原因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读好“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为什么在这么美好的中秋之夜苏轼会心绪不宁呢?为什么他如此苦苦地思念着弟弟呢?请同学们读读下面一节。3、感“手足情深”回归主题出示“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理解“手足情深”:从课文的哪里感受到他们的手足情深?出示:http://wenku.baidu.com/view/72edea4d767f5acfa1c7cdfa.html形影不离的兄弟俩已经分别七个年头了!在他们分离的七个年头里,一定时刻思念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