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六年级2、学科:数学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教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实物、长方体框架以及土豆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教材简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辨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掌握长、正方体的特征。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间的联系与区别,初步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其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难点: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与每个面得长、宽的联系。【教法与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实验法游戏教学法归纳法学法: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课件展示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百度图片】http://www.xj5u.com/xiazai/pukj_xiazai.asp?id=1139082、魔术引入(1)演示:把六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再把一个长方体展开后成为六个长方形。(2)引导讨论:是不是任意拿来6个长方形都能围成一个长方体呢?(3)由学生的争论导入新课。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操作实验,感知面、棱、顶点(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品。(2)师:老师没有忘记找长方体物品了,所以就带来了一个土豆,现在要把它变成长方体。①(切一刀)出现了面,请学生上来摸一摸,感觉平平的。(板书:面)②(平面朝下,垂直向下再切一刀)两个面相交于一条边,这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板书:棱)③(将某一平面朝下,垂直两平面在切一刀)三条棱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板书:顶点)指名学生摸一摸顶点,告诉大家自己的感觉。(尖尖的)2、探究面的特征(1)学生拿出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个面,数一数一共有几个,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把你的发现说个同桌听。(2)指名上台数长方体的六个面。(3)教师带领学生按相对的面再次一组一组的摸长方体的每个面。(4)教师带领学生用手掌比划长方体的向对面,引导学生再次巩固:长方体有3组向对面,每组两个面完全相同。(5)观看视频,再次体会长方体面的特征。【百度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4NTIxNTAw.html(6)让学生按口令比划指定的相对面和相邻面,看谁反应快。2、探究棱的特征(1)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了长方体“面”的特征,想不想知道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参与活动。(2)班内交流。教师从学生的交流中提取出“棱”的特征。数量:12条棱(教师要关注学生数的顺序和方法:长方体模型不动,互相平行的棱一组一组地数,每四条一组)。特点: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发现“长度相等的”方法可能有:量一量、画一画、比一比等)(3)观看视频,体验棱的特征。【百度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4NTI1MDY0.html(4)玩“食指禅功”的游戏同桌合作,学生利用左右食指依次比划出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下方向的4条棱,比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