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2.那些说话算数的人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四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那些说话算数的人》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说话要算数》的第2课。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阅读角”,其内容包括“同学的故事”、“名言”,还要学习“我最敬佩的人”、“成语故事会”等,让学生了解有关诚信的格言和故事,明白答应别人的事要说到做到,认识诚实与虚假、守信与失信给自己、别人带来的不同影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诚信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道德品质,在人的品德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加强诚信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可以说,《那些说话算数的人》为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情感与态度方面: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学生的生活体验,树立法治观念,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2.行为习惯方面: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3.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感受事物的能力,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处处需要诚信,学习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4.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回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调查周围的人等方式,体会和深悟到诚信的作用,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生活范围狭窄和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对诚信的认识比较肤浅,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内涵,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感受不诚信给人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的影响和伤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道德荣辱观,树立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道德观念,培育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遵纪守法的习惯。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2教无定法,教法与学法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如何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我觉得必须突破传统的品德教育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说教为主要形式和以书本为主要内容的封闭模式,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去关注每个儿童的成长,发展每个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播放录像、课文录音、观察插图,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两方面同时感知。这是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的认知特点的。2.讨论交流法:采用辩论会的形式,把学生分成正反两个方面讨论凡卡该不该回家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诚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临时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3.故事启迪法:通过《郁离子》等故事,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本课我们要学习的是“怎样说话算数”。而四年级的学生道德认知处于懵懂状态,有时不能清楚地判断是非,行为习惯有很多欠缺方面。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实情设定本课的重点:使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做到诚实守信。本课的难点:教育学生为人诚实,表里如一,遵守诺言,帮助学生培养诚信的意识和遵纪守法的习惯。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3(一)知诚信意。1.教师讲《郁离子》的故事。同学们,我首先给大家讲一个《郁离子》中记载的一个失信商人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