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5页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是全面提升广西经济实力、实现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根基所在。近年来广西县域经济进入一个重要发展期,呈现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形成千帆竞发、奋勇争先的大好局面。深入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主导产业培育和成功经验,具有重要意义。一、县域经济发展进程(一)县域基本情况1.县域经济概念。在我国,县(含县级市)是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善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和空间内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地域经济。它既是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结合,又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部分。正是由于县域经济具有城市经济和乡村经济的两重性,本文所指的县域经济是根据2003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开展县域经济发展评比表彰活动,所确定的参评县(市、区)的总和,具体包括57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7个县级市,以及撤地设市、撤县(市)设城区而设立的12个城区和1个县级行政管理区,共89个单位。2.广西县域经济基本情况。2006年,广西县域土地面积22.70万平方公里,占广西总面积的95.9%;县域人口4427万人,占广西总人口的89.2%。广西境内的江河、湖泊、水库、森林、矿藏、海洋、动植物资源及公路、铁路、机场、水路、电站等主要分布在县域,县域资源优势突出。2006年,广西县域生产总值(GDP)达到3164.08亿元,占广西GDP的比重达到65.8%;县域固定资产投资1598.95亿元,占广西固定资产投资的71.2%;县域财政收入216.2亿元,占广西财政收入的38.1%。(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第2页共15页第1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5页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县域经济,尤其是2003年以来更是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决定》,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出台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县域经济呈现加快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1.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九五”时期广西县域GDP年均增长7.6%,比同期广西GDP平均增速低2.6个百分点;“十五”头两年(2001-2002年)县域经济年均增长7%左右,2003年以后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明显加快的态势。2003年至2006年广西县域GDP分别增长8.2%,12.5%,14.8%和13.5%,年均增长12.2%。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县域经济规模明显扩大,实力明显增强,对广西经济的贡献明显提高。2006年,广西县域GDP达到3164.08亿元,是2002年的1.89倍;县域平均GDP(88个县域单位平均GDP)达到35.96亿元;GDP超过50亿元的县有23个,比2002年增加13个;GDP超过80亿元的有3个,其中玉州区2005年GDP突破100亿元,结束了广西县域GDP无百亿元的历史。2.投资规模迅速扩张。广西县域掀起“项目兴县”、“项目立县”的投资热潮,大举招商引资,开展“百企入桂”,积极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投资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大关,投资总量达到1194.77亿元;2006年再上新台阶,又突破1500亿元大关,达到1598.95亿元,是2002年的4.22倍。2003-2006年县域投资增速分别为32.0%、46.4%、57.9%和33.6%,年均增速达到42.1%,而2002年只增长26.7%,投资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3.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伴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县域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06年广西县域财政收入达到216.20亿元,是2002年的1.73倍。县域平均财政收入(88个县域单位平均财政收入)超过2亿元,第3页共15页第2页共1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5页达到2.46亿元,比2002年增加1.04亿元。2003-2006年县域财政收入增速分别达到11.0%、16.2%、20.5%和19.1%,增速始终保持两位数,且呈稳步提高的态势,年均增速达到16.6%。2006年财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