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广州历史文化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光孝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越秀区光孝路109号,寺址初为南越王赵建德王府。三国时,吴国经学家虞翻居此讲学长达30年之久,又称虞苑,经多次改名,南宋以后称光孝寺。676年(唐仪凤元年),禅宗六祖慧能到寺与僧人论凤幡后,削发受戒,故有六祖殿等以为纪念。东、西铁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铁铸佛塔。素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一说。三元宫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越秀区应元路11号,建于东晋时期越岗院,唐代改名为悟性寺,明万历年间改名三元宫(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元)。为广州现存历史最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寺庙。宗教哲学思想家和科学家葛洪亦曾到此修道。华林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下九路,建于南朝,原名西来庵,是当年印度高僧禅宗初祖达摩渡海来中国传教,在西关下九路附近登陆,并在登陆处建西来庵,故名西来初地。1654年(顺治十一年)西来庵扩建,改名华林寺。六榕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越秀区六榕路87号。始建于南北朝,梁大同三年(537),刺史萧誉为迎“舍利”而建塔,梁武帝赐寺号为“宝庄严寺”,塔为“宝庄严寺舍利塔”。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北宋初毁于火灾,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为净慧寺。元符三年(1100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曾来寺游览,见寺内有老榕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为六榕寺。隋唐南海神庙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黄埔区庙头村,又称波罗庙,创建于594年(隋开皇十四年),是中国古代祭海的场所,距今已有1415年历史。怀圣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越秀区光塔路56号,建于唐朝,是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后最早兴建的清真寺。光塔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塔,比叙利亚的翁米亚主朝遗留下来的古塔要早80年。大佛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越秀区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始建于南汉,是南汉二十八寺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之一。南汉宫苑遗址(九曜园)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越秀区教育路80号,又称药洲遗址。宋仁威庙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荔湾区泮塘仁威庙前街20号。相传始建于宋朝皇佑四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是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明番禺学宫(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创建于1241年(南宋年间),一说始建于1370年(明洪武三年),由知县毛忠、训导李昕始建。现在的格局形成于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道光十五年重建。清代以前为番禺县的县学和祭祀孔子的文庙。因当时承宣街(今北京路)以东属番禺县管辖,故县学设于此。岭南书院建筑从南宋年间开始至20世纪初,已近700年历史,番禺学宫是广州现今保存比较完好的学宫,是典型的岭南祠庙建筑。番禺学宫与德庆学宫、揭阳学宫一道,同为广东三大学宫。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举办了六届。第六届于1926年5月至9月在这里举办,毛泽东任所长,肖楚女、周恩来、彭湃等20余人任教员。毛泽东在这里主讲了著名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1953年建立纪念馆,同年10月周恩来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五仙观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越秀区惠福西路西斋巷,1377年(明洪武十年)建成,是一座祭祀五仙的谷神庙,内有“岭南第一楼”。镇海楼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越秀区越秀公园内,始建于1380年(明洪武十三年),永嘉侯朱亮祖在越秀山上建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俗称五层楼,为我国四大镇海楼之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海幢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海珠区南华中路188号,寺处相传为南汉千秋寺所在地。南汉开国君主曾在这一带大兴土木,除建寺院外,附近还建有梳妆楼、刘王殿及郊坛等,但宋元以来多废为民居。明代富商郭岳龙于原千秋寺处筑建宅苑,占地极广。明朝末年,僧人光牟从郭家花园中募得一块地皮拟建寺院,仅以旧宅稍事修葺之后挂上“海幢”门匾。清初巡抚刘某捐资为之正式建成山门。山门在今南华中路处,当时还是“海边”(珠江古称“珠海”),佛教寺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