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拓宽村级干部选人渠道,优化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经乡党委研究,决定在全乡开展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工作。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村(居)“两委”班子储备人才,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选拔名额全乡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男女不限),原则上每个村(居)委会选拔1名。三、选拔条件及待遇1、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村级后备干部必须具备“五好”标准,即政治思想好、综合素质好、带头作用好、工作作风好、群众评价好。2、参加公开选拔的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1)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素质好,遵纪守法,公道正派,群众基础好;(2)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热衷于基层工作,有志于在本村建功立业,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奉献精神;(3)有改革创新精神,善经营,懂管理,具有一定的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4)年龄18--35周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电脑操作熟练,身体健康;(5)具有本村(居)户籍,且在辖范围内居住1年以上并有常住趋势。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确定为村级后备干部。(1)长期外出不能保证至少每个月15天工作时间或身患第1页共4页疾病无法履行职责的;(2)有计划外生育行为的;(3)有违法违纪行为或正在接受纪检、司法部门立案审查的;(4)参与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的。4、经公开选拔确定为后备干部的人员:(1)跟班学习6个月,期间享受公益性岗位待遇标准;(2)跟班学习结束后经考核合格继续留村工作的,享受村级干部副职待遇(每年约3万元);(3)经考核合格,除换届选举外,录用的后备干部必须在本村(居)委会服务3年以上。四、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工作共分三个阶段进行。(一)宣传发动阶段(20**年1月18日—2月18日)1、召开乡党政班子会议,专题研究讨论此项工作;2、制订印发具体的实施方案;3、召开村(居)党组织书记工作会,进行安排部署;4、充分利用宣传窗、村(党)务公开栏等各类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工作的目的意义、时间要求、方法步骤;5、村(居)召开全体党员、村(居)民代表会议,传达乡会议精神,对本村(居)的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工作进行安排。(二)公开选拔阶段(20**年2月19日—3月19日)1、报名(2月20日—3月2日前)。凡符合条件的均可报名,必须填写好《**乡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个人报名表》,由其本人同时携带身份证、户口簿、毕业证原件以及复印件各1份,本人近期免冠二寸照片1张,在3月2日前送交各村(居)党支部书记处、乡党政办报名。2、资格审查(3月2日—3月5日)。乡党委成立资格审查小组,将各村(居)报名的人员送交计生、纪检、公安等相关部门进行资格初审,审查小组全面考察初审通过人选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能力、带富帮富能力和在群众中的威信等,择第2页共4页优确定初步人选。3、笔试、面试(3月6日—20日)。组织村级后备干部初步人选进行笔试、面试(均实行百分制),由乡党委命题,人大监考,多人阅卷,各村(居)笔试成绩的前3名进行面试。4、确定考察对象(3月21日—22日)。总成绩的前两名(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的之合)确定为考察对象。5、考察(3月22—4月5日)。乡党委成立考察专班对考察对象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能力、带富帮富能力和在群众中的威信等进行考察,最后择优确定每村(居)委会1名后备干部。(三)建章立制和总结阶段(4月5日至4月20日)乡党委及时向市委组织部报送村级后备干部有关报表和材料,并做好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五、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教育、培养根据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按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构建培养教育网络,搭建活动平台,对村(居)后备干部进行系统化的培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