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中国住宅发展史远大住工引潮流参考标题穿越五千年中国住宅发展史图穿越五千年中国住宅发展大历史(图)五千年中国住宅发展史远大住工引潮流(图)五千年中国住宅回眸图片见证历史(图)典型建筑见证中国住宅发展史(图)住宅是人类周边环境的一面镜子,它照见了时代变迁和人类的生存百态。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住宅的发展史。下面将通过各个时期的典型住宅的展示,带你穿越五千年,领略中国住宅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原始社会:穴居或巢居原始社会最早期,我的祖先主要是居住在山洞里面,即穴居;或者“构木为巢”,即原始社会的建筑。原始社会房屋建筑早期是半穴式,即一半在地下,以坑壁为墙露出地面的一半盖上了屋顶,这种房屋既低矮又潮湿。到了原始社会晚期,才在地面砌墙,并用木柱支撑屋顶,这种直立的墙体及带有倾斜的屋面,已形成了后来我国传统房屋建筑的基本模式,这在当时可算是了不起的举措。(原始社会的穴居和巢居)二、奴隶社会:夯土房屋奴隶社会的建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已经发展到了夯土房屋,在宫殿建筑遗址上出现了瓦砾,看来在那个时候我们的部分祖先的头顶已经不会淋雨了。(奴隶社会的建筑遗址)三、封建社会:内庭式住宅封建社会的宗法礼节和等级尊卑很重,这也反映在住宅上,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南方的天井院普遍布置成内庭式,传达了一种遵守礼节和规矩之感。这一时期的典型住宅是北京的四合院。(封建社会的北京四合院)四、新中国成立前(1840——1949):低层联排集居住宅为主这一时期住宅的特征是从平房合院式独户住宅逐步地转变为以低层联排集居住宅为主和其他住宅类型的多种形式。这主要发生在开埠城市,再逐渐波及其他城市。典型住宅有: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广州模范住宅区”等。这种住宅形式对以后的住宅产生了深渊的影响。(上海石库里弄住宅)五、改革开放前(1949,1978):多层集居住宅为主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施行,全国大、中、小城市乃至工矿住区,新建住宅一律采用了标准化的多层集居住宅。到20世纪70年代末,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开始批量建设高层住宅。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学苏时期出现了周边式街坊,如北京百万庄小区、北京幸福村以及强调“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的住宅大楼,如北京景山后街宿舍大楼、北京大学公寓等。但总的建筑形式是以多层集居住宅为主。(北京百万庄小区)六、改革开放后(1979,1999):高层住宅这一时期的住宅更加多样化,但已经走向了高层住宅时代。80年代建成了“塔院小区”、“富强西里”、方庄等。住宅设计也去寻求多样化,如小面积住宅、SAR支撑体住宅、标准化住宅等。1984年全国住宅举行设计竞赛,清华大学吕俊华老师通过精心设计,推出了台阶式花园住宅系列(戏称“窝窝头”住宅)。随着1991年国家颁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停止福利分房,住房推行市场化,住宅设计又进入一个多元化的阶段。(80年代兴建的高层住宅“方庄”)七、1999年至今:集成住宅新时代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作为一个纲领性文件,开始了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探索之路。也标志着我国的住宅走向一个工业化的新时代。住宅产业化诞生的就是集成住宅,在我国,远大住工、万科、黑龙江宇辉集团等都在实施住宅产业化,远大住工在2007年住建部授牌的“住宅产业化基地”中,更是我国唯一一家绿色建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是中国住宅产业化的开拓者与践行者。1999年,远大住工借鉴国际工业化住宅的技术经验,建成了我国第一座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建设的工业化钢结构集成住宅,是中国住宅建设的工业化与建设技术的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2007年,远大住工又兴建了国家首个住宅产业化示范项目——长沙美居荷园小区。这种以大批量高速度工业化建造低价高质普适住房的理念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同。住宅产业化已经是国际主流,集成住宅能够降低成本、保障质量、提高速度,节能环保在我国也必将成为潮流。现今,无论是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建设,还是开发商力推的超高层住宅、别墅等都力争产用的住宅产业化的模式。2011年远大住工用住宅产业化模式兴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