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青龙中心小学一、认识: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而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跟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为内容,以培养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学期,我校在三年级三个班进行了尝试。不过,由于地区差异,我校的以“科学种植”为课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事实上处于一种“放任”状态,教学设备的不完善,家长的不合作,再加上自身对课改的精神把握不准,不能很好地驾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实际,我校将开放校图书室,校园网基本安装完成,这些设施会很好地利用起来,将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地实施起来。在调查学生喜好的前提下,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制定我校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二、课程目标:根据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从五个方面确定我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1、培养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的一些常识,并尝试在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将这些常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3、学生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4、学习初步的信息资料的了解、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学习使用语言、文字、图表、照片、演示、操作等方式表达自己或小组成员的收获、成果、体会、疑惑、问题⋯⋯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不断激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求真的科学意识与态度。具有初步的策划、组织能力和群策群力的做事方法。三、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就学习的对象和范围而言,它并没有特定的赖以生存的内容和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其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和领域是十分广阔的,它强调在系统学习书本知识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小学生年龄层次低,知识面窄,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与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科学的发展联系起来,必须与校本资源和社区生活联系起来,在内容的选择上从三大方面入手。(一)、探索自然根据学校及周围自然环境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去体验、欣赏、学习、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二)、亲近社会通过参观、访问、实践、探究等活动,是学生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并学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自觉融入集体,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三)发展自我发展自我,就是要从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畅想、调查、交流、体验、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形成了解他人、与他.人积极合作、交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当然,在课程内容的实施过程中,要注重“综合”。学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活动的整合;学生德智体美劳诸学科的整合(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综合);学生学习活动形式的多样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观察调查访问、文献查阅、实践操作等)。要注重“实践”,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另外,还要与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专题研究和自主研究结合起来。结合四年级学科教学与尊重学生兴趣,我校开展以“校园安全警示”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原因是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正常的学习、生活问题。开展这次活动,就是让学生了解学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并在日常生活中时常提醒自己注意安全,关爱自己的生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尝试、总结。具体实施见(附表1)四、课程实施: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