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经建工作典型发言:织牢“监管网”用好“及时雨”交出满意卷第一篇:财政经建工作典型发言:织牢“监管网”用好“及时雨”交出满意卷财政经建工作典型发言:织牢“监管网”用好“及时雨”交出满意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杨柳吐翠,万象更新。春暖花开之时,我们相聚在省财政厅工作会议。很高兴能够借此机会,将xx市财政局“财政经济建设资金”工作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一个简要汇报与交流。面对始于2008年底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央、省各级财政相继出台系列“扩内需、促发展”组合举措。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过去一年,xx市财政局筹集和管理的财政经济建设资金总额达4.4亿元,覆盖第一、二、三多个产业,涉及农林牧水利、社会事业发展、节能减排等诸方面。在新任务和新课题面前,我们全力打好服务发展的“机遇牌”,精心织牢财政资金的“监管网”,竭力用好上级财政的“及时雨”,县域财政经济建设资金管理工作交出一张满意答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打好“机遇牌”,找准着力点资金投入力求“准”。为加大财政经济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力度,在市人民政府出台《xx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基础上,我们又推出《xx市中央拉动内需新增投资管理办法》、《xx市地方政府债券管理办法》、《xx市排污费征收、使用资金管理办法》等10多项资金管理办法。实践中,我们做到了一项资金一个管理办法。为规范管理、简化程序,2009年初,我们依据资金的来源和渠道,编制出了《xx市财政局经济建设工作规程》和13项《xx市财政局经济建设资金运行流程图》,印发到各单位并在xx市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开。我们还主动参与政府投资,将管理关口前移。2009年初,省财政安排我市地方政府债券8000万元,当时预算已安排到项目并经市人大第1页共5页批准,后来发现部分项目不符合上级财政要求,我们及时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作了汇报,对部分项目进行了调整,保证了资金投向到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避免了资金投向“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项目。资金拨付力求“快”。2009年,中央紧急出台了扩内需、增投资积极财政政策。截止去年底,上级拨入我市第一、二、三、四批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资金1.3亿元,涉及项目54个,批复项目总投资4.32亿元。我们累计拨付扩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资金0.99亿元,剔除未完工项目后,资金拨付率达100%。在资金拨付上,我们始终做到“三突出”。一是资金拨付突出“快捷”。我们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做到一般资金3天内拨出,特殊资金1天内拨出,确保资金不在财政部门滞留。二是资金管理突出“规范”。我们按照管理不能松、程序不能减、标准不能降“三不”要求,对所有项目资金均按照国库集中支付规定直达到施工单位。三是资金监督突出“严格”。严格按照财政性资金管理规定和要求,及时足额拨付项目资金,去年我们先后对近50个项目中的200多个子项目进行了现场核查,累计核减不符合进度工程款650万元。资金使用力求“好”。扩内需项目涉及范围广,时间要求紧,建设任务重。为确保项目早日发挥效益,我们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做到“三个主动”:一是“主动告知”。在接到资金指标文件后实行书面预告制,及时主动与项目单位联系,按照省厅设计的通知函统一文本,在第一时间内通知项目单位,要求对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去年共发出拨款通知42份,占应发放数的100%。二是“主动衔接”。加强与项目单位的联系,如:市计生服务站在接到资金预告通知后,未能及时办理资金拨付手续,我们经过深入该站调查了解到因为选址问题不能动工,及时协调解决“梗阻”。三是“主动上门”。第2页共5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到施工现场了解情况,掌握工程进度,研究协调项目实施中存在的资金问题,促使中央新增项目早日发挥效益。二、把握“三字诀”,织牢“监管网”把握“管字诀”,织牢“事前”监管网。在资金管理上,除注重制度建设和程序管理外,我们更加注重实际,注重相关部门的协调监督作用。在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