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考向练考向1酶——万变不离实验1.(2012·福建卷,26Ⅰ)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试剂鉴定。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__。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_______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答案(1)幽门盲囊蛋白酶(2)①蛋白质双缩脲②2和8③恒温箱底物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④不能据图可知随着温度提高,酶活性逐步升高,酶活性峰值未出现(3)淀粉和脂肪解析(1)从图1可知,三种蛋白酶在各自最适pH下,幽门盲囊蛋白酶对应的酶活性最大,所以其催化效率最高。(2)①酶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干酪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②要验证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要遵循单一变量、对照等原则,并控制其他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由题意可知,此实验温度为自变量,pH等为无关变量,为了得到准确的结果,pH应为相对应蛋白酶的最适值,由图1可知,胃蛋白酶最适pH为2,幽门盲囊蛋白酶最适pH为8。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底物和酶都应放在恒温箱中保温一段时间。酶的催化效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④由图2可以看出,当温度在15~18℃范围内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蛋白酶的活性一直在增强,但没有出现下降的拐点,因此,不能得出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之间这一结论。(3)大菱鲆消化道内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影响对淀粉和脂肪的消化,所以在人工投放饲料时要注意降低淀粉和脂肪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解后反思本题以曲线分析和实验设计相结合的形式作为试题的情境,来展示所要考查的内容。而第(2)小题中的实验主要考查探究实验中无关变量的处理、因变量的观测、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得出、曲线的分析等。如第②小题中对两种酶的最适pH的确定:要验证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这样该实验中只有温度为可变化的,即温度为实验的自变量,pH等则为无关变量;在对照实验中,无关变量都应该是相同的,且都处于最适条件下。2.为探究唾液淀粉酶被加热到65℃后是否影响其生物活性,请你依据已知提示、材料用品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及获得相应的结论。已知提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的水解,鸡蛋被加热到65℃后会变熟。材料用品:经过稀释的唾液,经过稀释并煮熟的淀粉糊两份(一份保持在37℃水中,另一份保持在65℃水中,碘液,酒精灯或其他的加热设备,试管若干,量筒,滴管,大烧杯,温度计)。实验方案:(1)取甲、乙两支试管分别作标记,甲试管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试管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向两支试管中各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丙试管注入保存在37℃水中的淀粉糊3mL和蒸馏水2mL并振荡。(2)将甲、丙试管放入37℃左右的水中,将乙试管放入65℃水中。3支试管均保温5min后取出。(3)待冷却后,分别向3支试管中滴入______________,观察并比较3支试管中的____________。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甲、乙两支试管中液体的颜色相同(均不变蓝),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