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人民医院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的实施方案全面了解我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统一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督导的标准和要求,逐步形成常态化的规范管理机制,根据省卫生厅《1996-1997年XX省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转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我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的通知》(紫卫[2012]77号)、《XX县区2013年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实施方案(修订)》(紫卫[2013]152号)、和市、县卫计局的部署,结合本院实际,特修订本方案。一、调查目的了解法定传染病病人就诊后未报告的数量、病种和其他信息,掌握各相关科室中传染病的漏报、迟报、重报情况,利用法定传染病漏报率校正报告发病率,推算估计发病率。二、调查对象全院各相关科室。三、调查时间每月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四、调查数量与方法1、门诊调查门诊日志登记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内容至少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病名、发病日期、初诊或复诊9项基本内容);随机抽查内、儿、急诊、呼吸、肠道、肝炎、性病门诊上月份的门诊日志100例(不够病例数全查),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注意抽查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共10例,不够全查。对于乙肝、肺结核、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仅抽查初诊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判定为漏报,并进行登记。2、住院部漏报调查出入院登记传染病病例信息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内第1页共17页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10项基本内容),随机抽查内科(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等)、儿科、感染科出入院登记簿上月住院病人信息100例(不够病例数全查),或随机抽查上述各科室的总计100例病历(注意抽查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共10例,不够全查。对于乙肝、肺结核、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仅抽查初诊病例),查出传染病病人后进行登记,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判定为漏报。3、检验科(包括门诊及住院部)漏报调查查阅检验部门的登记簿或电子登记系统的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项目应当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年龄、检验结果、检验日期),是否有异常结果的反馈机制以及是否及时反馈的情况。随机抽查上月化验室部分传染病的确诊阳性结2果,病种包括伤寒、疟疾、乙脑、流脑、痢疾、淋病、梅毒等法定传染病,抽查100份(不足100份全查),并进行登记。将查出的实验室诊断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判定为漏报。4、影像科漏报调查影像部门的登记簿或电子登记系统的项目是否齐全,填写是否规范(应当包括开单科室或医生、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年龄、检查结果),是否有异常结果的反馈机制以及是否及时反馈的情况。随机抽查上月放射科登记簿病人信息100例(不够病例数全查),并进行登记。将查出的影像诊断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报告卡片进行核对,凡网络直报系统中无该病例的报告卡片者视为漏报。漏报传染病病例数漏报率(%)=×100%查出传染病病例数五、调查项目1、漏报率。将查出的传染病病例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第2页共17页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进行传染病查询,凡无该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为漏报病例。2、及时率。根据传染病病报告卡和登记簿,查明传染病从诊断时间到报告卡生成的时间间隔,凡时间间隔超过传染病报告制度规定的时间为迟报。3、填卡完整性和准确性3检查各镇填写的报告卡是否按规定项目全面、完整填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或出生日期、联系电话、疾病名称、职业、现住地址、病例分类、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疾病名称、填卡名称、报告单位、报告人、十四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等(带“*”部份为必填项目),缺任何一项,则认为不完整;字迹清楚,无逻辑错误为准确。4、传染病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随机抽查医院2名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最新诊断标准及相关技术方案、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和慢性传染病科学规范报告等)的知晓情况。5、医院培训、管理情况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