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下经济发展对策研究报告2016年7月,随着国有林场改革的全面启动,xx省森工企业对林木资源依赖的惯性思维不断改变,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发展方式不复存在。为解决林区民生改善和生态产品需求的矛盾,实现森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下经济成为xx省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对林下经济的研究很多,但区域差异大,对xx省林下经济的总体发展研究较少,最新的研究距今已有近十年,大部分研究都局限在县一级,研究结果已不能客观反映xx省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xx省是森林资源大省,现有森林面积1839.77万hm2,居全国第四位,森林资源覆盖率达38.03%。分析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有效对策,对全面了解林下经济发展现状、统筹规划林下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等具有重要意义。1.xx省林下经济发展概况xx省林下经营模式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在xx农村出现较早,随着中央大力扶持发展林下经济,这种模式才受到关注并得以推广[1]。xx省林下经济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以及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林地使用效率,取得了积极成效。林下种植xx省依托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各个地方因地制宜地发展林药产业、林菌产业、林果产业、林茶产业、林菜产业、林粮产业。在林间套种各种药用植物、食用菌、水果、坚果、油茶、蔬菜、粮食等作物,丰富了林下植被种类,有效提高了林地使用率。林下养殖林农利用林下土地资源放养禽类或林间套种牧草饲养牲畜,既节约了成本,又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是一种实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的立体生态模式。xx省彭州市位于川藏高原的东南,海拔高,空气清新,森林生态系统未遭到破坏,林间开阔面积大,十分适合藏鸡的生长。在林间放养藏鸡,藏鸡可以吃虫草、林间掉落的果实和种子,同时藏鸡的粪便也为树木的生长增添了养料,这种放养模式不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还实现了整个食品链的绿色有机化。林下采集xx省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区域特色突出。依据地形特点,全省可分为三大区域:川西南山地、川xx高原和xx盆地。其中:川xx高原属于高山高原高寒气候,生物多样性丰富,特产松茸,极具营养价值,远销海外,采集松茸已成为xx省林下采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川西南山地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主要采集加工竹笋。xx盆地以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为主[2],主要采集蕨类植物等野菜。森林景观利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于自然淳朴的慢节奏的田园生活愈加向往[3]。近年来,xx省着力加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打造乡村旅游胜地。甘孜、阿坝、凉山3个民族自治州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着力改善森林资源状况,完善相关旅游设施,根据季节特点,在不同景点开展具有藏、彝、羌等民族特色的观光旅游。特别是xx攀西生态旅游节,通过举办攀冰、温泉、篝火晚会等主题活动,结合旅游、文创、比赛、美食音乐等多种方式,展示少数民族风情,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游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得了经济收益,为凉山民族自治州等贫困山区决胜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xx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主要林下产品xx省林下产品种类繁多,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资料,遵循产品统计一致性的客观要求,对xx省主要林下产品的类别和数量进行统计分析。表1展示了2015—2019年间xx省主要林下产品产量的变化情况。据表1来看,xx省主要林下产品除林产工业原料以外都呈稳步增长趋势,五年来年均增长率达8.80%。其中,增长率超过总体平均水平的类别有水果产品、干果产品、林产调料产品和森林药材。水果产品产量基数大,年均增长快,这与xx省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形地貌密不可分。干果产品虽然年均增长率达11.61%,但是干果产品的产量仅占水果产品产量的1%左右,这反映了xx省林下产品加工程度不深,大多数都以初级产品流入市场,因此缺乏深加工产品带来的附加价值。林产调料产品前期需求小,但随着近年来xx美食麻与辣的特点广受推崇,产量迅速增长,五年内平均增长率高达17.05%。增长最快的是森林药材,xx省自古以来就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称,盛产多种中药材。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