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高公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各分场、场直各单位:为切实做好我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4〕7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细则》(国土资发〔2015〕35号,以下简称《细则》)、《XX县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中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贯彻落实《意见》、《细则》、县工作方案确定的总体框架、主要内容和实施要求,以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宅基地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节约集约利用为导向,以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序退出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管理新机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全面提升农村土地管理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二、基本原则1.坚守底线,保障权益。确保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宅基地权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兼顾各方利益诉求,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土地权益。2.政府引导,集体主导。坚持政府引导,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村民事务理事会的民主管理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合理利用,有序推进。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控制村庄建设用第1页共6页地规模,做到节约用地。注重点面结合,总结完善,审慎稳妥挤进,确保社会稳定。三、工作目标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健全农民住房保障机制、突出村民自治治理,提升农村宅基地管理水平,实现村民户有所居。建立宅基地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宅基地权益,不断夯实和扩大农村宅基地权能,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让农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切实保护耕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四、主要内容(一)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1.开展前期调查摸底工作。以宅基地确权登记为契机,对各村农村宅基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对一户多宅、超占面积、闲置房屋、户籍信息等,进行准确登记,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工作台账,并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每户宅基地情况进行公示,充分掌握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完善宅基地档案。2.完善村庄规划,加强宅基地总规模控制。按照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要求,推行“多规合一”,加快编制村庄规划,确定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村庄外延扩张。3.建立健全村民事务理事会制度。按照代表性、公认性、稳定性的原则,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完善工作章程,强化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村民事务理事会在宅基地申请、流转、退出、收益分配等事务民主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保障宅基地管理各项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各村根据本村实际制定村规民约,农民建房审核办法,宅基地无偿、有偿退出办法,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收益分配制度,宅基地择位竞价方案等。(二)完善农村宅基地权益保障和取得方式1.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对户进行界定。根据《XX县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规定,制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操作细则。各村召开群众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方案,进行前期人员调查核实,后期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并第2页共6页公示,会示无异议后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高公寨林场批准,县改革办备案。2.完善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制定村庄宅基地增值收益分配方案,合理确定集体和个人的收益分配比例。3.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各村结合本村实际,保障农村宅基地资源公平合理分配,完善“一户一宅”合理分配。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后,各村将规划范围内原已分配到户的耕地、林地进行调整收归集体,现有宅基地和退出的宅基地收归集体;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要求,合理利用,保障村庄规划实施。对于符合村庄规划宜建的宅基地,按照择位竞价的原则安排符合建房条件的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