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情况的调研报告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工人强则实体经济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着眼巩固D的执政基础、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XX是资源型工矿城市,工业是XX的支柱,产业工人是工业发展的支撑。XX从制造业起步,也必将依靠“智造”走向未来。市第十一次D代会提出了聚力打造“智造新铜都、生态幸福城”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努力培育一批“城市工匠”,锻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统筹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对于造就一支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情况中央深改组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要求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央有号令,XX见行动。D中央部署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谋划、扎实推进,努力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支撑制造强市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组织保障,形成推进产改工作整体合力第一时间成立了全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协调小组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等为成员单位。初步形成了D委统一领导、工会统筹协调、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指导港华燃气、铜都流体、洁雅生物、安纳达等多家单位开展第一批试点工作。出台了《关于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市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规则》《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点工作清单》等文件,改革部署更加系统,统筹推进更加有力,为推动产改走深走实走细夯实了工作基础。(二)思想领航,筑牢产业工人职业思想根基抓实产业工人队伍D建工作,组织开展“建支部、强覆盖”百日攻坚行动和“双培三帮带”活动,2023年录入平台管理非公企业净增XXX家,增长13.2%,357家非公企业新组建D组织,增长28.5%。坚持D建带群建一体推进,全市非公企业群团组织覆盖率达92.4%,实体性社会组织群团组织覆盖率达74.6%。开展系列主题宣传,筑牢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将工人D员教育培训纳入“万千工程”,连续开展“传育立行”教育工程进企业活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三)培训赋能,夯实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本领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政策支撑,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D管人才总盘子,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市“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出台《市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市大国工匠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推动技师学院等技工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定向培养企业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明确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到2025年不低于1/3。实施技师津贴制度,高技能人才引进享受生活补贴、人才房票等优惠政策。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安徽大江教育集团在全省率先成立获评全省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实现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持续拓宽技能培训范围,开放面向企业职工开展各类培训。(四)竞赛搭台,激发产业工人建功立业热情积极组队参加全国、长三角地区和全省各类竞赛活动,围绕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行业每年组织示范性劳动竞赛,两年开展一次全市技能竞赛,使劳动竞赛成为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练兵场,在比学赶超的实践中激发了产业工人建功立业的热情。苏保信技术创新成果入选全国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成果展示。开展“跟着劳模去创新——市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系列宣传活动”,并入选2022年度XX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10个创新范例之一。(五)创新驱动,突出产业工人技能激励导向鼓励引导产业工人立足自身岗位进行技术创新,发挥技能人才领军作用,组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劳模工匠工作室、长三角地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苏保信、周骏军等4人获“江淮杰出工匠”“安徽省技能大奖”。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研发,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五小”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