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十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作业时间:月日1.1919年5月,《每周评论》转载选录了《晨报》等报纸的9篇评论,集中批驳法律制裁的谬论,赞扬学生运动,指出学生风潮出于爱国心,光明磊落,青岛事件为全国人民所瞩目,学生运动得到各方舆论之同情。这些评论()A.给五四运动以有力支持B.改变了五四运动的方向C.掀起了全国罢工的风潮D.揭露了外交失败的原因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9篇评论,集中批驳法律制裁的谬论,赞扬学生运动,指出学生风潮出于爱国心,光明磊落,青岛事件为全国人民所瞩目,学生运动得到各方舆论之同情”对学生运动持肯定态度,体现了报刊对五四运动的有力支持,故A项正确;联系所学可知,这些评论并没有改变运动的方向,只是赢得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全国罢工,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揭露外交失败的原因,故D项错误。2.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由此可知()A.陈独秀反对学生的爱国行为B.爱国主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C.山东问题激发爱国主义产生D.五四运动的浪潮阻碍了社会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对当时社会主流意识的影响。材料中陈独秀强调爱国“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是说他反对不合理的爱国,故A项错误;材料中陈独秀说“自从山东……十万八千丈”,爱国“天经地义”,这直接体现了在当时爱国是社会的主流意识,是主旋律,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山东问题后爱国声浪越来越高,并不是山东问题才开始激发爱国主义,由于近代民族危机,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早就产生,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没有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故D项错误。3.教育家蒋梦麟说,五四事件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由此可见()A.五四运动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B.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C.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D.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答案:C解析:根据“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见团结的重要性,故选C项。题干其突出的意义不在于民主科学,故A项错误;“中国人第一次懂得”没有特指是无产阶级,故B项错误;题干中的“中国人”包含青年学生,但并没有特指他们的作用,故D项错误。4.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A.维护政局稳定B.进行革命运动C.建立统一战线D.培养国家认同答案:D解析:巴黎和会决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起了国内人民的反抗,说明是民族情结的激发,D项正确;当时国人思想并不是维护政局稳定,A项错误;革命动员和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B、C两项错误。5.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这些现象反映出()A.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B.五四运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D.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诞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山东、日本介入中国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可知,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故C项正确。6.五四运动中火烧曹汝霖住宅发生后,梁漱溟说:“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在事实上讲,试问这几年来那一件不是借着国民意思四个大字不受法律的制裁才闹到今天这个地步?”梁漱溟认为()A.学生是爱国的行为,不应该制裁他们B.审判完学生后,应该将他们全部释放C.非理性的行为,应该以法律加以规范D.借着国民意思的行为都应受法律制裁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梁漱溟认为即使是爱国的行为,如果使用暴力侵犯他人,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