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是天然產出的具一定結構構造的礦物集合體,是構成地殼和上地幔的物質基礎。按成因分為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其中岩漿岩是由高溫熔融的岩漿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稱火成岩;沉積岩是在地表條件下由風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產物經水、空氣和冰川等外力的搬運、沉積和成岩固結而形成的岩石;變質岩是由先成的岩漿岩、沉積岩或變質岩,由於其所處地質環境的改變經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地殼深處和上地幔的上部主要由火成岩和變質岩組成。從地表向下16公里範圍內火成岩和變質岩的體積占95%。地殼表面以沉積岩為主,它們約占大陸面積的75%,洋底幾乎全部為沉積物所覆蓋。岩石學主要研究岩石的物質成分、結構、構造、分類命名、形成條件、分佈規律、成因、成礦關係以及岩石的演化過程等。它屬地質科學中的重要的基礎學科。十八世紀末岩石學從礦物學中脫胎出來而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在岩石學發展的初期,主要研究的是火成岩,到了十九世紀中葉才開始系統地研究變質岩,而沉積岩直到二十世紀初才引起人們的注意。目前岩石學正沿著岩漿岩石學、沉積岩石學和變質岩石學三個主要的分支方向發展。p.1……………………………………………封面p.2……………………………………………目錄p.3~p.10…………………………岩石的三大類p.11~p.12………………………………大理石p.13~p.17…………………………………砂岩p.18~p.20……………………………….石灰岩p.21………………………………………花崗岩p.22…………………………………………頁岩p.23…………………………………………礫岩p.24…………………………………….資料來源p.25………………………………………….封底沉積岩的形成1.風化侵蝕:在河流上的大石頭,經年累月被侵蝕風化,逐漸崩解成小的沙泥、碎屑。2.搬運:這些碎屑被水流從上游搬運到下游。3.堆積:下游流速減緩,搬運力減小,岩石碎屑便沉積下來。4.壓密:新的沉積物壓在舊的沉積物上,時間久了,底下的沉積物被壓得較緊實。5.膠結:地下水經過沉積物的孔隙,帶來的礦物質填滿孔隙,使岩石碎屑顆粒緊緊膠結在一起,形成沉積岩。6.露出:堆積在海底的沉積岩層在板塊運動的推擠下拱出海面,露出地表。常見的沉積岩依照沈積物顆粒的大小,沉積岩可以分為為礫岩、砂岩、頁岩與石灰岩礫岩特徵沈積物顆粒>2mm的稱為礫岩,顆粒非常粗,要流速很大的水流才能搬動,因此可推測礫岩的沈積環境大都是洪水期,用肉眼就可觀察到岩層中一粒粒的卵石。採集地常見地形花東海岸礫岩非常堅硬,常形成突出的山嶺,台灣許多景觀優美的山就是由礫岩構成,如霧峰的九九峰、六龜的十八羅漢山、苗栗的火炎山。“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白居易的詩形象地描寫了滄桑之變。滄海變桑田的例證是自然界沉積作用的最好說明。自然界中存在的岩石,在陽光雨水的長期作用下,必然發生風化分解,直至變成砂粒和泥土,這些風化產物通過流水、風和冰川等沉積介質搬運到山麓、沙漠、湖濱、河岸、三角洲和海灘等適當的場所沉積下來,最終形成沉積岩。“高山石中猶有螺蚌殼,或以為桑田所”變。含古生物化石是沉積岩的特點之一。古代的生物死亡以後,其遺體被埋藏在沉積物中保存下來逐漸固結成岩,就形成了化石;沉積岩都是層狀產出的,具有明顯的成層構造。許多沉積岩的層面和層內都保存了其形成時風、流水、海浪作用形成的層理、波痕、泥裂和生物遺跡等;含有典型的沉積物質。自生礦物是在沉積作用過程中,母岩風化分解的化學物質沉積而成的鹽類礦物、碳酸鹽礦物以及粘土礦物。如粘土礦物、有機質、碳酸鹽礦物等都是在沉積環境中形成的新礦物。沉積岩是在地殼表層條件下,由風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種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產物經過搬運、沉積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質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它是地殼表層分佈最廣的岩石。沉積岩中蘊藏有大量的礦產資源。據統計,世界資源總儲量的80%是沉積成因的。此外,研究沉積岩還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因為沉積岩在地質歷史中延續時間長,它是研究地球的發展和演變、生命起源和進化的寶貴資料。砂岩特徵沈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