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准”为要推动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破解这一核心课题的关键之举。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经由垒台夯基逐渐转向精细精准,天津大学抓住“精准”这一“题眼”,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立足根本任务,准确把握工作方向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论断,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在于一代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D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D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牢牢把握好思政工作的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高校要牢牢把握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课题。学校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选择和理性担当学校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根本要求,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加强D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在“四个服务”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深刻把握思政工作规律。新时代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学校持续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和方法,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规律,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落脚点,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支撑引领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向未来培养时代新人。“95后”“00后”的在校大学生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力军和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高校要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和时代发展需要,超前研判未来卓越人才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系统设计人才培养体系,站在后天为明天培养人才。学校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深化工程教育改革,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知识图谱,打造系列项目式、研讨式的多学科融合课程,引导学生立足“四个面向”开展研究,培养心中有理想信念、身上有家国情怀、手里有过硬本领的新时代卓越人才。把握学生特点,推动需求精准对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落脚点在“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高校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发展理念,凸显学生作为思政工作认识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地位,持续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用好新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亲和力与实效性。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一是有的放矢,解决学生思想“堵点”。学校引导干部教师扎实落实“一线规则”,主动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时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困惑针对学生关心的理论热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面向不同阶段学生开展调研,做好分类画像、对症下药。二是精准施策,解决思政工作“痛点”。学校在主题教育中深入开展调研,梳理总结出如理论宣讲学理性比较强,针对性、亲和力还不够;课程思政还存在“硬融入”“表面化”;思政工作队伍能力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针对不同问题研究有针对性的办法举措,做到靶向治疗。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主体,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尊重学生。一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转变传统的“单向输出”的工作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切实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