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扶贫日”工作协调会发言材料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去年,国务院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兴友善互助、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合力推进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围绕中央和省委扶贫攻坚工作大局,服务贫困地区青少年成长发展,是共青团组织肩负的重要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下面将团省委开展此项工作做简要汇报:一、2014年扶贫工作开展情况2014年,按照省扶贫办的安排和部署,全省共青团系统广泛动员,积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大力开展智力帮扶、关爱行动、志愿服务,有效地促进了贫困青少年健康成长。一是大力实施希望工程项目。充分发挥希望工程公益品牌优势,大力实施捐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援建“希望厨房”等项目,全方位参与四大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作。全年共投入资金x万元,为服务四大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投入资金x万元,建设希望小学27所;发放助学金x万元,资助贫困大中小学生x人;投入资金x万元,援建“希望厨房”x个;实施希望图书室、“快乐体育园地”、快乐电影、希望卫生院等公益项目27个。二是规范建设希望家园。规范建设x个农村留守儿童“希望家园”,并组织青年志愿者、大学生村官等对留守儿童开展假期作业辅导、功课补习、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心理咨询和安全自护培训服务,惠及农村留守儿童x万余名。三是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全省近40万人志愿者结对x所农民工子女学校,帮扶x万余名农民工子女;开展亲情陪伴服务x次、学业辅导服务x次、自护教育服务x次,共计服务时长5.76万小时。在首个国家“扶贫日”,团省委通过组织机关干部为贫困第1页共4页留守儿童捐款,搭建贫困山区孩子们与名校大学生交流平台,打造留守儿童亲情交流中心等方式,积极营造共同参与、支持扶贫工作的氛围。二、团省委参与精准扶贫初步打算全省扶贫攻坚动员会和现场会以来,团省委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共青团的服务对象,我们锁定了建档立卡的6-18周岁的贫困留守儿童(未成年人)群体,通过发动各级团的专兼职干部、青年志愿者、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社会爱心人士等力量,广泛开展“双结双促”关爱活动,“双结”即基层团组织或社会扶贫志愿者队伍与贫困村结对子,基层团组织成员或社会扶贫志愿者队伍成员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双促”即促贫困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增收致富,努力实现全省4821个贫困村村村都有团组织或社会扶贫志愿服务队进驻,全省6-18周岁建档立卡的贫困留守儿童(未成年人)人人都有志愿者结对,着力形成以共青团为主导,以社会公益服务为纽带,以志愿者为主力的关爱服务队伍,为农村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助学帮困帮扶、法律援助等服务。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我们还将整合共青团系统所有的资源参与精准扶贫,一是每年投入700万元为处于特定困境的留守儿童提供精神性、发展性关爱帮扶;二是加大“希望家园”建设力度,实现2018年底全面覆盖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贫困村的目标;三是开展保险救助,每年至少为1万名贫困留守儿童提供基本意外伤害保障;四是实施助学扶智,在37个连片扶贫的重点县各援建1所希望小学,并配建“希望”系列公益项目;对37个连片扶贫的重点县精准识别的x名高中教育阶段的贫困留守学生给予1000元/人的“希望之星”助学金;对x名考上大学的特困新生给予3000元/人的“圆梦行动”助学金;对37个连片扶贫的重点县的x所贫困村级小学援建“希望书屋”(1万元/套/校);五是实施“田园小康—精准扶贫”项目,对有意愿发展种养殖、立志脱贫的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免费赠送价值5000-10000元的种苗,并就近组织种养殖大户传授种养殖技术、开展结对帮带、提供销售渠道,帮第2页共4页助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增强造血功能,改善家庭经济条件。目前我们已经拿出了团省委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并经反复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