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7页第六章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政策第一节重视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一、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意义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胡锦涛在与出席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代便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一件关系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1、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使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并取得不断胜利的根本保证。2、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真正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3、努力培养和任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才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4、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得民族政策,建设和谐社会,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长治久安的中心环节。5、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巩固人民民主转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可靠保证。二.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原则党和国家根据各个不同时期实际情况和中心工作,提出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不同方针和具体措施。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制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各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同时,又根据各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推行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迫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定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与技术干部为辅”和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的从事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的原则。随着各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和民族自治区的建立,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广泛开展,各类人才需求增大,党和国家又提出除培养政治干部外,还须加速培养少数民族的科学技术干部和理论干部,培养少数民族的知识分子的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经济上来,于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也随着形势和条件的变化而调整为:大力培养‘四化’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在1984年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许多法律条文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配备作出了规定,如第二十二条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从当地民族中大量培养各级干部、各种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注意在少数民族妇女中培养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人才。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可以采取特殊的措施,优待、鼓励各种专业人员参加自治地方的各项建设工作。”目前,我们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第2页共17页第1页共1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7页断走向法制化。我国的民族干部工作正在为贯彻党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而努力,特别是正努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跨世纪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2.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路线、标准、措施路线:培养民族干部的工作是党和国家整个干部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遵循党和国家的干部政策和选拔任用干部的路线,这就是毛泽东概括的“德才兼备”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就是要求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统一,不但政治素质高,同时业务素质还要强。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干部要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有政治远见,有工作能力,富于牺牲精神,能独立解决问题,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在任用干部的问题上,我党历来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反对任人唯亲。什么叫“贤”,就是指有德行的、有才能的人。所以“任人唯贤”就是选拔任用“德才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