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概述;第十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导入新课,5分钟;讲授新课,70分钟;课堂小结、展示重点、复习巩固,10分钟;布置作业、自学提示,5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掌握质粒的概念;熟悉细菌的染色方法;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及其功能。难点:细菌细胞壁的结构组成。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六、教学过程设计医学微生物学概述1、微生物的概念、特点与分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分为三大类: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病原微生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条件致病微生物: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第十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1、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2、细菌的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第二节细菌的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肽聚糖,又称粘肽。革兰阳性菌: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革兰阴性菌:聚糖骨架、四肽侧链。聚糖骨架:N-乙酰葡糖胺、N-乙酰胞壁酸,β-1,4糖苷键,三维立体结构。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除含有1~2层的肽聚糖结构外,尚有特殊组分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强度较坚韧较疏松肽聚糖层数可多达50层1~2层磷壁酸+—外膜—+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性敏感不敏感细胞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质粒、胞质颗粒核质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功能:抗吞噬、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鞭毛运动器官,分四类。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与致病性有关。芽胞保存细菌全部生命功能。第三节细菌形态检查法1、显微镜放大法2、染色法革兰染色法(Gramstain):步骤、意义抗酸染色法(acid-faststain)七、思考题及作业《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试题精集P60-63八、主要参考书目《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吴松泉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7次印刷;《医学微生物学》,周正任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2月第6版。九、教学后记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十三章细菌的生理二、教学时间安排组织教学、复习旧课,5分钟;导入新课,2分钟;讲授新课,70分钟;课堂小结、展示重点、复习巩固,10分钟;布置作业、自学提示,3分钟。三、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掌握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熟悉细菌的生长方式和速度;熟悉细菌的生长现象。了解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临床意义。难点: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六、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一、细菌的化学组成水占细胞总重量的75%~90%。二、细菌的物理性状半透明,细菌悬液呈混浊状态;相对表面积大;在近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细菌均带负电荷;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透性;菌体内的渗透压高达5~25个大气压。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人工培养一、细菌的生长繁殖㈠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2、合适的酸碱度最适PH为7.2~7.6。霍乱弧菌pH8.4~9.2生长最好,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的最适pH为6.5~6.8。3、适宜的温度37℃。4、必要的气体环境分为四类: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㈡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多数细菌繁殖速度20~30min一代。生长曲线分为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二、细菌的人工培养㈠培养基分为五类: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根据培养基物理状态的不同分为液体、固体和半固体三大类。液体培养基加入0.3%~0.5%的琼脂粉,琼脂粉含量在1.5%~2.5%时,则为固体培养基。㈡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1、在液体培养基中:混浊、沉淀、菌膜。2、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有鞭毛沿穿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