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年攀钢金融产业滚动发展战略规划攀钢财务有限公司1、攀钢金融产业发展战略背景1.1经济现状与展望2012年以来,欧债危机反复恶化,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内经济增长也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持续下行态势,企稳回升明显后延,超出预期。2012年三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长7.7%,延续了2010年四季度以来连续7个季度逐季减速的态势,经济减速持续时间之长为近年来所罕见。可以说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仅次于国际金融危机集中爆发的2008年。展望四季度,我们预计在政策的集中出台和作用下,经济将在四季度小幅回升,尽管回升的势头依然较弱。2013年国内经济仍处在调整期,国内需求面临一定下行风险,特别是与钢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投资增长面临一定下行压力。首先,房地产投资回升力量不足;其次,出口不振和产能过剩、利润偏低,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再次,地方负债率较高,基建投资扩张能力受到限制。不过攀钢地处西部大开发政策扶持区,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一般地区1。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下一个10年所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和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将会是难得的战略机遇,攀钢以此为契机,可控制更多的战略性资源、增强自身在西南市场上的话语权。此外,近年来实施的金沙江流域开发进入大规模开发实施阶段,数千亿元项目投资,不仅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的机遇与活力,更为攀钢克服钢铁业寒冬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1.2金融现状与展望《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于2012年9月17日正式发布。这份“十二五”规划在战略战术层面上的突破在于,将“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写入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表明中国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更加深入,有助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随着我国整体经济金融化和资产证券化的推进,金融产业的市场空间愈发广阔,金融机构的活力日益增强,金融业将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1.3产业现状与展望2012年中国钢铁业正经历着新世纪以来从没有过的艰难与痛苦,下游需求增长放缓,行业本身供过于求,流通环节乱象丛生,整个产业链条正经历着寒冬的洗礼。面对现实和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国钢铁业未来增长有限2。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钢铁业的发展史和兴衰史可以看出,钢铁业是基于成本导向的产1前三季度GDP从排名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省份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均明显高于全国增速,并列第二的重庆和贵州增速均达到了13.8%,而东部地区省份增速则比较逊色,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的增速均低于8%。GDP增速呈现的“西快东慢”的格局。2《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我国钢铁消费顶峰将出现在2015-2020年间,“十二五”期间消费量将进入平稳增长期,这一方面肯定了“十二五”我国钢铁消费仍将增长,另一方面也指明增速下降是大趋势。这本质上是界定了“转型升级”大背景下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有限。业,其间往往会发生从高成本国家向低成本国家的跨国转移,未来,随着我国资源要素价格的上升,钢铁产能将向印度等低要素国家转移,未来三年钢铁业更多是在谷底徘徊。2、攀钢发展金融产业的效用分析2.1产融结合是传统产业的大型企业的主流商业模式选择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就是,多数拥有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集团正在谋求产融结合、产商结合,或者谋求构建产业、金融、商业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企业的资源最大化利用和最优配置。从日本企业集团发展历程来看,一些大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一般都具有生产、流通与金融的完整功能,尤其是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企业,为集团内部的其他成员企业提供便利的系列融资,不仅是维系企业集团形成牢固稳定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快速实现资源外取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近几十年来产业资本大举进入金融领域,并逐渐从简单形态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单向流动向高级形态的双向渗透转变,形成为企业的产融结合。产融结合即产融一体化,是指工商企业和金融企业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形成资本、资金、人事、信息等方面的稳定关系,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转化和直接融合,最终形成产融型集团。目前,产融结合成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