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8页国学导论(讲授提纲)薛新力绪言一、何谓“国学”1、“国学”概念出现的背景。2、从“国粹”、“国故”、“国故学”到“国学”。3、国学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称。国学即“一国固有之学”或“一国自有之学”,是在一国历史环境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学问,这个“历史环境”当然包括了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第2页共58页第1页共5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8页二、为什么要学习“国学”1、爱国—立国、强国《左传》:“国于天下,有与立焉。”立国的基础是什么呢?章太炎:“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者也。”强国四要素: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水平高、文化有吸引力。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格局更加要求文化具有民族独特性。2、人类文明转型的需要原始文明(采集狩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第3页共58页第2页共5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58页——信息时代轴心期文明与文明的转型。中国的轴心期文明在春秋战国基本形成,完成于汉代。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是最典型的东方理性主义,而当下人类文明转型最需要的就是理性精神。3、自我完善知识的自我完善人格的自我完善三、我对学习“国学”的态度1、反对“国学无用”论2、反对“国学万能”论3、坚持“兼容并包,经世致用”的原则第4页共58页第3页共5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58页第一章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流变一、秦、汉之际学术文化的基本架构孔子删订六经、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七略》与《汉书艺文志》之关系。国学经典导读:《汉书艺文志》(《七略》之六略三十八种)辑略:六略之总最,大小类目意义,秦汉学术源流(总序、大序、小序)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诸子略: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诗赋略:屈原、陆贾、孙卿、杂赋、歌诗。兵书略:权谋、形势、阴阳、技巧。第5页共58页第4页共5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共58页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不足一类的少量书则附入性质相近之类,如史书较少则附入“春秋”)二、魏晋以降学术文化的基本架构《七略》与四部互竞时期:王俭《七志》与阮孝绪《七录》、郑默《中经簿》与荀勖《中经新簿》、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隋书经籍志》、《通志艺文略》。三、清代学术文化的基本架构国学经典导读:《四库全书总目》第6页共58页第5页共5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页共58页《四库全书总目》:四部四十四类九十四目经部: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史部: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子部:儒、兵、法、农、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集部: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第7页共58页第6页共5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7页共58页第二章国学方法论(义理、考据、辞章)国学习惯上分为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有人把这叫做“国学的分科”,分科即分支学科其实这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的是不同的方法,所以,义理、考据、词章实为研究国学的不同方法。戴震《与方希原书》:“古今学问之途,其大致有三:或事于理义,或事于制数,或事于文章。事于文章者等而末者也。”曾国藩《家书》:“盖自西汉以至于今,识字之儒,约有三途:曰义理之学、曰考据之学、曰词章之学。各执一途,互相诋毁。兄之私意,以为义理之学最大,义理明则躬行有要,而经济有本。词章之学第8页共58页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