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第二章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第三章施工总布置、施工准备及临时工程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第六章施工现场人员和设备第七章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第一章工程概述第一节施工条件一、工程概况本灌区位于东宁县县城东及东南,绥芬河下游右岸、瑚布图河左岸、佛爷沟河两岸。灌区总控制面积12.2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41万亩,现状实灌水田5.86万亩,设计灌溉面积8.34万亩,全部为水田。项目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老爷岭山脉的东部及东北部。地势呈东中部低,南部、北部、西部高的趋势。区内地貌单元可划分为:a、构造剥蚀地形:多为中、低山,山体多呈浑园状,西部、北部多由侵入岩构成,中部、东部多为沉积岩和变质岩;b、山麓斜坡堆积地形(坡积裙),分布于山前坡脚处,不连续,坡度一般5°-10°,岩性为碎石混合土;c、河谷侵蚀堆积地形(阶地漫滩):主要沿大小绥芬河、绥芬河干流及其较大支流两岸呈条带状分布,岩性多为粘性土、砂、砾类土组成。东宁县(2012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本标段建设项目主要在九佛沟团结左干渠和胜利干渠的灌溉面积范围内,具体属于团结右干渠、胜利干渠所控制的灌溉面积范围内,对控制范围内的渠道和建筑物进行配套改造。渠系采用干、支、斗、农四级布置,实行单排单灌、计量供水。三岔口灌区灌溉面积在1~30万亩之间,工程等别为中型灌区:干渠引水流量小于10m3/s,属于5级渠道,相应渠首建筑物属于Ⅴ等5级。二、施工项目内容本工程主要的施工内容包括九佛沟团结右干渠和胜利干渠土方开挖,团结右干渠、胜利干渠衬砌和渠系建筑物工程(1780m衬砌、28个建筑物)。项目具体包括:团结右干渠衬砌1250m,胜利干渠衬砌530m,渠道衬砌包括土方开挖和回填、砼板预制安装、砂垫层、土工膜铺设等。建筑物施工内容有土方开挖和回填、建筑物修建、砌筑块石、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制作安装。建筑物包括分水闸5座,沉砂池1座,跌水13座,方涵7座,1#枢纽建筑物,胜利拦河坝加固工程1座。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安装包座括启闭机7套,闸门7套,施工道路工程4080m2。三、工期及质量标准本工程开工日期为:2013年4月1日,竣工日期为:2013年11月30日,工程质量等级:合格。第二节水文气象及地质条件一、水文气象情况(一)气象项目区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西伯利亚高压和太平洋副高压影响,夏季高温短暂而多雨,冬季干冷而漫长。根据东宁站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5.0℃,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份,最高气温为37.3℃;平均气温在-12℃~-15℃之间,最低气温为-32.1℃。最大冻土深度1.8m。封河日期11月下旬,开河日期4月上旬左右,结冰期约为133天左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21h。年盛行风向WNW,多年平均风速2.9m/s,年最大风速20.7m/s,风向NW。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6月~9月,其降水占年降水量的70.4%,7、8两个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的41.4%。多年平均蒸发量为676.4mm(E601),5月~8月份最大,占年蒸发量的60%,尤其是5月份,占全年的17.5%。东宁县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水丰,秋季降温急剧冬季寒冷干燥,气候条件不稳定,变化大,自然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来说,自然灾害主要是干旱、内涝、持续低温、早霜、大风、冰雪等,尤其是春旱。这些气候灾害在东宁县地区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据统计出现的几率为56.2%,低温冷害出现的几率为46.7%,其它气候灾害如早霜、大风冰雹等也经常发生,使农业生产不稳定(二)水文三岔口灌区水源为绥芬河、瑚布图河、九佛沟水库和城子沟水库。本次实施项目区的水源为瑚布图河和九佛沟水库。瑚布图河又名“乌沙河”因河内多乌沙而得名,为绥芬河右岸最大支流,中俄界河,源出俄罗斯维尔稀纳桑杜加山两侧,流至“帕”字碑北三公里处与南北三岔河汇合向北流,在三岔口镇东北注入绥芬河,流域总面积1762km2,其中我国境内流域面积约1466km2,全长约114km,国界河长99km,灌区范围内10km,东方红分区1#拦河坝和东方红分区2#拦河坝位于瑚布图河干流上,东方红灌区1#拦河坝控制面积约659km2,东方红灌区2#拦河坝控制面积约667km2;九佛沟水库位于东宁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