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平乐古镇旅游资源现状及分析3.1平乐古镇概况3.1.1平乐古镇的地理位置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平乐古镇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所辖邛崃市境内,距成都93公里、邛崃市西南18公里处,如图3-1-2所示,东接临邛、成都,西连雅安、康藏,与水口、油榨、孔明、临济、道佐、火井等镇乡毗邻,素有“一平二固三夹关”的美誉。平乐全镇幅员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古镇镇区有明清时期建筑面积达23.54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程度达85%。3.1.2平乐古镇的发展历史平乐古镇古称“平落”,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史前蜀王开明乐时期,平落即因平坝上修水利、兴农桑而起聚落,平落因此而得名。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火井县治设在平落达二百多年之久,元代后属邛州直隶州,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建置平落乡,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此名。1950年镇、乡分置,1983年4月撤乡建镇,称平落镇,实行镇图3-1-1平乐(笔者自摄)管村体制,1993年3月更名为平乐镇,2004年9月,邛崃市实施区划调整,撤消紧邻平乐的下坝乡建制,将原下坝乡行政区域并入平乐镇,统称平乐镇。3.1.3平乐古镇社会经济平乐镇现辖2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189个村民小组,全镇总人口3.2万人(其中集镇区1.2万人)。幅员面积69.94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1.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305亩,农民人均耕地0.69亩。2005年全镇GDP为5.6亿元,财政收入94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8:65:17。镇内自来水普及率达50%,农村沼气池普及率90%以上。小城镇生活垃圾集中填埋处理率100%。2004年2月平乐镇被建设部列为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2005年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及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镇之一,2006年平乐古镇被列入成都市旅游“十佳”景区,系成都市区域优先发展重点镇。3.2平乐古镇旅游资源3.2.1平乐古镇文化旅游资源水乡金华,却是铁纸造就;茶马古道,更赞火酒风范。在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与传承后,平乐古镇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多种文化的相互交融,形成了如今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平乐古镇。如表3-2-1所示。表3-2-1平乐古镇文化类型(整理相关文献得出)文化资源类型文化资源简介水文化平乐古镇清江环绕,虹桥卧波,竹筏戏浪,古榕列图3-1-2平乐古镇区位(图片来源于网络)岸,垂杨拂水,如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黄金堰、八店街码头、渔市拐码头等见证了平乐两千多年的文明史。火文化平乐古镇于宋代就发现了天然气,如今犹存的“火井”就是世界第一口天然气气井,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铁文化平乐古镇的冶铁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汉时曾是冶铁重镇,卓王孙冶铁工艺和规模都曾名噪一时。现今在古镇场口古桥下的百年老铁匠铺,还沿用着古代的冶铁工艺。路文化平乐的秦汉驿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也是古代商贸交易之要道。位于平乐古镇骑龙山的原始树林中驿道遗迹还保存着原始风貌,河卵石铺砌路面,独具匠心的墙垣设计,是平乐古镇路文化最集中体现。纸文化据考证,平乐自南宋以来即为造纸之乡,如今的平乐仍然保存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古造纸作坊遗址,它们始于南宋,最多为明末清初,经初步发现现存七十四处,造纸遗址沿山造坊,设计独特,据专家考证,在全国现存古造纸遗址中十分罕见,极具保护价值。民俗文化古镇碗碗羊肉、奶汤面、岩谷水豆花、传统的乡村月饼等名小吃远近闻名。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观音会,三月十一的城隍庙会,六月初六的朝山会,还有清明灯会,山歌会等民间节庆不绝于耳。茶文化平乐古镇花揪茶圃曾被康熙赞誉为“天下第一圃”,花揪贡茶由此得名。年轮更迭,岁月如梭,但如今花揪茶品依然清香甘甜,被世人所热爱。宗教文化平乐古镇宗教文化氛围浓郁,古时有天宫寺、观音院、万寿寺、七佛寺、城隍庙、川王庙、禹王庙等,现今犹存天宫寺、观音院,全国仅存两幅的“天马行空”摩崖造像等反映出平乐在历史上,一直为宗教繁衍之地,宗教文化亦源远流长。3.2.2平乐古镇历史遗迹旅游资源平乐古镇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也有丰富的历史遗迹,优美的自然环境。镇中九古,见证古镇千年历史,览阅古镇兴衰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