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基础突破 第一轮基础专项练7 古代文化知识试题VIP免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基础突破 第一轮基础专项练7 古代文化知识试题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基础突破 第一轮基础专项练7 古代文化知识试题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基础突破 第一轮基础专项练7 古代文化知识试题_第3页
基础专项练7古代文化知识1.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诗文中常说的“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花中四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B.黥,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黥窜”就是刺配,在犯人脸部刺字并发配边远地方。C.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文化,“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在封建社会统治中起到重要作用。D.古人对于官职变动有多种说法,如“予除右丞相”“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屈原既黜”“上书乞骸骨”等句子,说的分别是授予官职、降低官职、罢免官职、求取官职。2.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乡试中选者始得参与。B.上元,节日名。正月是农历的元月,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叫元宵节。C.门下省,官署名。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后与尚书省、中书省合称“三省”。D.从子,侄儿。古时统指血缘隔得更远的子侄辈,后来人们将亲兄弟之子称为“从子”。3.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辅,古代指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B.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劳动者),到元代成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官的荣誉。C.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具体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种材质制成的乐器。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封爵的高官的死叫作“薨”。从汉朝开始皇后的死、唐朝以后二品以上的官员的死也都叫“薨”。4.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举制,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B.丧服,指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装;服除,指穿上丧服,意谓开始守孝。C.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在古代书信中,也用于表示对对方尊崇的敬语。D.讣闻,又叫“讣告”,是向亲友报丧的通知,多附有死者的事略。讣闻是一种应用文体。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于汉,北匈奴从漠北西迁。B.食邑,是指卿大夫的封地,即采邑,卿大夫收其赋税而食,故名食邑。C.“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谦称。D.征辟,是汉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征”是皇帝征聘社会名流,“辟”是中央和地方长官自用僚属。6.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叫别称、别字、别号。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B.礼部,古代官署,掌管祭祀、典礼、外宾、科举取士、学校接待等事务,为官员办理丁忧守制手续也归礼部管辖。礼部的最高长官是礼部尚书。C.三司,又称三公。常见的解释,一指司空、司徒、司马,二指太傅、太保、太师。宋朝的三司指盐铁、度支和户部。D.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答案精析1.D[D项“上书乞骸骨”是请求退休,而不是“求取官职”。]2.A[贡试中选者才能参加殿试考试。]3.D[从汉朝到清朝,皇后的死都叫“崩”。死后追封的不算,被废的也不算。]4.B[“服除”中“除”的意思是除去。“服除”指脱去丧服,意谓服丧期满。]5.C[“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谦称”有误,应为“敬称”。]6.B[为官员办理丁忧守制手续归吏部管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