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规划概要1.1规划目的为抓住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和江西建设“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机遇,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遵循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参照国内外旅游区域开发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在婺源旅游资源评价、优劣势分析、准确定位、主题提炼、要素整合和功能完善的基础上,提出婺源县加速发展旅游产业的目标、策略、时序、运作方式和制度建设途径,为把婺源建设成一流的旅游区、培育旅游主导产业、区域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协调有序发展提供依据。一流的旅游区的具体含义是:资源保护与开发水准一流、生态环境一流、旅游服务水平一流、投资环境一流、旅游设施布局一流、规划编制与实施一流、区域社会经济统筹发展一流和旅游行业管理水平一流,即“八个一流”。1.2规划依据《全球旅游业道德守则》(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文件号:E/200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关于进一步推行招标拍卖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通知》(国土资源部)《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江西省旅游管理条例》《江西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婺源县城总体规划》(2002年)《婺源县人民政府2004年工作报告》国家林业、环保、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政策、标准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相关的政策、规定和文件1.3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婺源县行政区划内的全部地域,面积为2947平方公里,人口34万人。婺源地处赣东北,北与黄山接壤,东邻浙江衢州,南与德兴、三清山相接,西靠景德镇。昔日交通不便,随着高速公路的兴建,婺源社会经济向东链接条件已成熟。规划以婺源县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为对象,并侧重于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开发、线路组合和重点项目建设。同时,旅游度假、休闲养生、中高档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为重点,带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快速发展。1.4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2005~2007年为近期;2008~2012年为中期;2013~2020年为远期。规划的重点是近期和中期,并对远期作概要性的规定。1.5规划主要思路(1)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与人文旅游产品开发并重,以开发“中国最美的乡村”的组合产品为主。(2)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服务设施开发建设并重,以旅游服务设施开发建设为主,即侧重于食、宿、行、游、娱、购的配套、完善和提升。(3)现有的景区经营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开发新项目并重,以新项目开发(含现有旅游产品的提升)为主,即以优惠政策、优质服务、有利于经营和发展的环境吸引投资者,开发新项目。(4)发展观光旅游、专项旅游与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会议旅游并重,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为主。(5)观念更新、体制改革与招商引资并重,以招商引资为主,即通过招商引资来全面推进观念、体制、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6)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以质量为主,即以注重整体有序协调、提高品位、树立品牌、提高旅游者人均消费为主。1.6规划方法与技术为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规划在技术上采用以下方法:(1)实地考察、调查和访谈:包括实地对游客和当地居民、资深旅游从业人员访谈等方法,参照旅游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旅游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力求数据来源可靠,分析方法得当,分析结果科学实用。(2)产业结构研究:研究婺源旅游产品并分析产品中的缺陷,以确定发展的方向和开发建设的重点。(3)利益相关者分析:本规划通过对旅游业发展中的相关利益群体进行分析,即明确旅游业中的相关人群(利益相关者,如经营者、当地居民、游客),研究他们的行为、决策过程和相互关系。通过利益分析,设计旅游产品和服务设施,完善旅游产业结构,提高婺源旅游业市场份额,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和民众效益,推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