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古诗鉴赏题型攻略二赏析艺术手法题:判断准确,分析到位复习要点1.继续强化艺术手法知识网络的构建。2.重点解决复习中判断不准、不全以及分析不到位的问题。一、请认真研读课标卷近几年赏析艺术手法类试题,回答下列问题。年份篇目试题参考答案考生现场答案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韦庄《含山店梦觉作》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诗的前两句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后两句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2015年全国Ⅰ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2016年全国甲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1.认真研读题干,圈出关键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请举例说明。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手法”角度较宽泛,不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具体角度,而是用“什么手法”之类较宽泛的词语。(2)均要求“分析”,而不只是简单地判断就了事。2.比较高考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现场答案,你发现参考答案有什么特点?考生现场答案与之相比存在什么问题?请举例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参考答案特点:①严谨规范,步骤齐全:先点明所用手法,再分析手法运用,后点明手法效果。尤其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最为典型。②“手法”考查相对灵活。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考烘托和渲染,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考虚实结合,2015年全国Ⅰ考描写,2016年全国甲考结构技巧。均考查表现手法,不大涉及修辞手法。(2)考生现场答案存在的问题:①手法判断不准确。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考查对诗歌抒情手法的理解,考生只答出“虚写”,未能准确理解诗歌的“虚实结合”手法。②答案不全,手法要点多只能答出一部分。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考生只答出用“烘托”手法,漏掉了“渲染”手法。2016年全国甲答案是两层铺垫,结果考生只答出了一层。③不分析或分析不到位。如2015年全国Ⅰ,考生只答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景运用的是写实,《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运用的是想象虚写”,未作任何分析。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并体悟课标卷赏析艺术手法题的审答规范,力避考生现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无题李商隐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①生涯原是梦,小姑②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③。注①神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②小姑: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有“小姑所居,独处无郎”。③清狂:犹今所谓痴情。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