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同仁堂集团的跨国经营分析李晨(0320101035)摘要同仁堂这个饱经风霜的老字号,已经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代名词,在国人心中同仁堂就是中医药,中医药就是同仁堂。但人们对同仁堂集团的认识往往还只停留在国内市场,而实际上从1993年起,同仁堂集团就已经进入国际市场了。本文介绍了同仁堂集团在国外的经营状况,详细分析了同仁堂集团在东南亚地区、欧洲地区的跨国经营战略,为我国其他民族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供借鉴。同仁堂集团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进行准确的市场地位,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掌握了海外经营权,并选在香港投资设厂,使同仁堂成为世界品牌。我国的民族企业要把握好机遇和挑战,建立自己的品牌,遵循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进行市场开拓,进行市场定位,才有可能进入国际市场,获得预期的效果。关键词:同仁堂集团中医药跨国经营民族企业同仁堂集团是我国中医药行业的老字号,已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代名词。在人们心中,同仁堂就是中医药,中医药就是同仁堂。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同仁堂不仅重视国内市场的发展,而且在1993年跨出了关键的一步,在香港开办了第一家大陆外合资企业——香港同仁堂药膳有限公司,从此走上了跨国经营的道路。截止到2004年12月为止,同仁堂集团已拥有两家上市公司,14家海外合资公司,320多个国内零售网点,并与众多的国际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同仁堂集团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给我国其他民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面向全球的大市场,就必须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市场开拓,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适应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把握好机遇和挑战,创造出自己的品牌,进入国际市场。同仁堂集团作为我国中药行业的领头羊,在跨国经营过程中,保持中医药的特色,遵守中医药的理论,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拿出令人信服的产品,使中药产品走向世界,逐步实现中药的国际化。一、同仁堂集团的发展进程(一)创业伊始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太医乐显扬在北京创办同仁堂药室。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乐显扬逝世,其第三子乐凤鸣恪守父训,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路南开设同仁堂药铺。为了方便医家和仕商选购药品,乐凤鸣还印制了《同仁堂药目》一册,迅速波及全国,同仁堂声誉大振,不但一般病家、商客前来买药,而且还供奉御药房所需的各种中成药。自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立以来,到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这84年之间一直由乐姓人独资经营,乾隆十八年同仁堂因经营不善,将同仁堂卖给外姓人张世基。后来张世基又将自己的股本卖给他姓,同仁堂的外股越来越多。从乾隆十八年一直到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34年),同仁堂的外股逐渐增多,乐姓家族日渐衰落,终于在乐平泉手中恢复了祖业。乐平泉善于经营,勤于管理,将濒于危亡的同仁堂起死回生,其经营同仁堂的思想、方式、手段一直应用到晚清数十年,这种影响延续至民国直至北京解放。(二)解放期间“九·一八”事变之后,北平市面萧条,同仁堂的营业也日渐衰落,但在中药行业中,依然是头面店家。同仁堂在敌人的重压之下,保持了民族气节。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给同仁堂带来商业上的繁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荣,却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洗劫,同当时国内一切民族工商业一样,受到严重的摧残。解放前夕,同仁堂有职工190人,资金约80万远,年产值16万元,零售额约30万元。设备陈旧,铺物管理陷入困境,已到了濒临破产的地步。(三)建国30年的发展北京的解放给同仁堂带来了新生。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同仁堂在劳资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丸散膏丹、药酒以及其它各类成药的产量迅速增加,销路十分畅旺,在很短的时期内,同仁堂不但迅速恢复了元气,而且产销量和利润都大大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仅1950年全年统计,同仁堂所属有的财产净值竟猛增19.5%。1953年7月,同仁堂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在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监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