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城市理论的重庆主城区空间规划策略易峥,曹春霞,曹力维[摘要]中国城市化正超越城市范畴向区域扩散。空间规划应着手终结城市蔓延,构建区域城市。重庆主城区正处于集聚向集聚与分散相结合的空间发展转型阶段,应树立区域观念,发挥空间规划对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实现可持续的区域城市增长。文章分别从生态空间、城乡空间、城市拓展空间,以及新区空间四个方面提出了主城区构建区域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关键词]区域城市重庆主城空间规划策略RegionalCityIdeaBasedTacticsofSpatialPlanningforChongqingMetropolitanArea/YiZheng,CaoChunxia,CaoLiwei[Abstract]UrbanizationinChinaisgoingbeyondtraditioncityscopeandexpandinginthewholeregion.Spatialplanningshouldplaystheroleinendingurbansprawlandbuildingregionalcity.Chongqingmetropolitanareaisnowinaspatialtransitionalstatementofassemblingchangingtowardcombiningassemblinganddiffusion.Theideaofregionalcityisneededtobeadoptedinspatialplanning,sothatitcanplaytheroleinrationalarrangingresourcesandobtainingsustainableurbangrowth.Tacticsofspatialplanningforbuildingregionalcityareputforwardfromfouraspectsincludingregionalecologicspace,urbanandruralspace,urbanexpandingspace,andspaceinnewly-developedarea.[Keywords]Regionalcity,Chongqingmetropolitanarea,Tacticsofspatialplanning1区域城市1.1概念缘起城市化的空间过程是城市与其所依存的区域之间的差异从扩大到缩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城市经历了孤立发展阶段,极化发展阶段,多中心发展阶段和大城市区域形成阶段,城市得以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和连绵,城市、边缘以及郊区的区别逐渐消失,区域差异从低水平均衡,到扩大,再到缩小,最终实现高水平均衡。早在1938年,L.Wirth(沃斯)就注意到北美及欧洲城市化的发展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范围[1]。1942年,在美国推广田园城市运动的规划师和建筑师C.S.Stein(斯坦)提出以“区域城市”(RegionalCity)取代传统大城市的形态格局(图1):以高速公路的车站节点连接起多个专业化城市,城市呈团块状,城市之间是农业休闲用地,城市是有边界的紧凑有机体,被置于区域的开敞空间中。区域城市理论是在E.Howard(霍华德)、L.Mumford(芒福德)等前人提出的花园城市、区域整体化模式①基础上,对城乡协调、区域均衡发展空间模式,以及城市有序生长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图1ClarenceStein提出的区域城市意象图(资料来源:参考文献[2])1.2城市蔓延与区域城市理念的回归时光跨越半个多世纪,西方大都市多数都经历了城市的无序蔓延,忽视区域的规划师们已经意识到区域是城市增长的基石。特别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全球化作为外生力量,与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内生力量共同作用,使得城市功能空间出现了大范围扩散和小范围集中的发展趋势,在更为广阔的地域范围内重新整合,城市成为一个有着相当范围、不同层次的面状空间,市中心、郊区和周围农村地区都成为复杂的城市经济体系的空间载体,形成功能上相互关联的城市网络体系,几乎所有的大都市地区在形态上都开始趋向于多中心结构②,出现了“边缘城市、外围城市、大都市区、后郊区化、城市联盟”等等新术语,试图来描述城市区域化趋势[3]。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城市的生产资料、劳动力、能源等都来自于区域,城市生产活动的开展也基于区域。区域的功能还在于其大面积开放性空间的生态作用,区域中的山脉和水系是城市的生态基底,农田等乡村景观也具有生态价值。所有居住在区域中的居民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社会联系,城乡统筹要求将城市与乡村视为平等的空间,不被割裂。规划师们正在重拾“将城市规划引向区域”的观点,重新规划大都市区的空间结构。斯坦的区域城市构想被认为是处理经济、生态和社会问题的必要尺度,区域城市规划是终结郊区的蔓延和城市危机的有效规划:从区域整体出发的区域设计,要考虑土地使用和交通之间的联系,开放空间和公共空间之间的联系,区域的增长边界与重建的核心区之间的联系[4]。1.3中国的城市区域化现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