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第一章、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一、钻孔事故原因及防治措施1.坍孔:在钻孔过程中,如果发现钻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就表示有孔壁坍陷迹象。此时,出渣量显著增加却不见钻头进尺,随之钻孔负荷显著增加,泥浆泵压力突然上升,极易造成憋泵。所以一旦坍孔,钻孔便无法正常进行,由此易造成掉钻、埋钻事故。造成坍孔原因:土质松散,泥浆相对密度不够,泥浆护壁不好,使孔壁未形成坚实的泥皮状态。松软地质层钻进过快或回转速度过快,空钻时间过长,或冲程太大。出渣后未及时补充泥浆,或由于地质原因孔内出现透水层,使孔内泥浆流失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不够,或孔内水位低于地下常水位。护筒埋置过浅,周围未用粘土紧密填封,下端护筒孔口漏水、或孔口长期浸泡松软。有重型机械在周围作业,震动强度过大,或钻机接触护筒,震动使孔口坍塌。清孔后泥浆的相对密度、粘度等指标降低,清孔时间过长或停顿时间过长,或将泥浆循环管口直对孔壁。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成孔后待灌时间或砼灌注时间过长。防治措施:重视护筒埋设环节,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护筒的埋置深度适当加大,周围必须用粘土紧密填封,确保护筒埋置稳固、严密。选用优质泥浆,随时注意控制泥浆比重,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钻孔时,应选用较大比重、粘度的泥浆。选用优质粘土制作泥浆,要求粘土中不得含有沙石等杂质,对泥浆的相对密度、粘度、胶体率进行严格控制,使其各项指标均达到合格,必要时投入适量片石,低冲程锤击,使片石粘土混合物挤入孔壁,从而起到较好的护壁作用。钻孔上段6~7米时,可不必向孔内输入清水,让钻渣自然形成浓稠的低质泥浆护壁,特别是护住护筒底脚处的孔壁(这一位置最易坍塌)。控制孔内水位,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地域性水位变化过大时,采取增高水头、提高护筒等方式保证水头的稳定。控制钢筋笼的吊放,搬运、吊装钢筋笼时,防止变形,吊放时对准孔位,使钢筋笼缓慢、顺直、匀速下落,谨防碰触孔壁,钢筋笼焊接应加快速度,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清孔时应指定专人负责补水,既要保证钻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又要保证供浆管不正对孔壁,冲刷孔壁。控制砼待灌时间,灌注砼时,提高导管的拆装效率,尽可能缩短砼的灌注时间。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钻孔,重新埋设护筒,将护筒周围土夯实填密实重新钻孔,坍孔部位不深时,可用深埋护筒法。发生孔内坍塌时,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片石和粘土(或砂砾和粘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2m,小冲程锤击,挤压护壁,如坍孔严重时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进。因地质原因造成塌孔的,如遇溶洞、暗河、流沙层等,则会同业主、设计、监理、地质检测等部门研讨处理方案,由上级部门出台相关措施办法,方可进行施工。2.钻孔偏斜:成孔后出现较大垂直偏差或弯曲,斜桩斜度超出规范范围或桩位偏离设计桩位等称为钻孔偏斜,钻孔偏斜会使灌注桩施工时钢筋笼难以吊入,或造成桩的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偏斜原因:钻机安装就位稳定性差,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是产生不均匀沉降。钻孔中遇有较大孤石或探头石。作业时,钻杆弯曲,接头不正。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材质硬度相差悬殊,岩面松软侧钻进,或岩层呈斜状分布或遇卵石层,钻头受力不均造成偏斜。防治措施:因钻机倾斜方面造成的,安装钻机时要使转盘、底座水平,使滑轮轴、护筒中心、桩位三者在一条垂直线上,并经常检查校正。已造成偏斜的应先移开钻机,检查钻孔壁情况,如果钻孔壁比较稳定,则应加固施工范围内的地基或加大钻机的支撑面积,而后,重新安装钻机恢复施工。因地质构造引起的,如遇到不均匀地层、斜状岩层或碰到孤石时,先分析清楚岩层的走向,而后采用适当的回填材料(回填材料一般为片石加粘土等组成的混合物)将钻孔回填至计算确定的高程处,静置一段时间后恢复施工,并应采用自重大的钻机,施工时应控制进尺,低速钻进。偏斜较小时,确定偏斜位置,在偏斜处吊住钻头上下反复扫孔,以便削去硬土,使孔正直;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粘土、片石等组合材料到偏斜处0.5m以上,待沉积密实后再继续钻进,也可以在开始偏斜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