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中医药产业迎来科学发展的春天定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享有“千年药乡”之美誉。秉承历史传统,发挥比较优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定西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富有开创性地提出打造“中国药都”战略目标,加速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迅速壮大产业规模,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定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资源富集区、人工种植主产区、精深加工区和仓储物流集散地。顺应人类健康需求,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定西将是全国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饮片加工基地和现代生物制药基地。特色优势:夯实打造“中国药都”的基础承载“千年药乡”历史,打造“中国药都”未来。定西不但具备基础条件和产业优势,而且符合国家和甘肃省对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扶持政策,是大手笔之作,是战略性决策。--丰富的资源。定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特征,决定了生物资源特别是中药材品种的多元和富集。全市有中药材品种资源313种,其中植物药289种、动物药19种、矿物药5种。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定西就有135种,占37.2%,在中医药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定西就有97种,占75%左右。甘肃品牌药材的“五朵金花”--当归、黄(红)芪、甘草、大黄、党参在定西都有广泛种植。定西广泛种植的部分中药材。--充足的原料。定西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占全省的近一半、全国的8%左右,是全国种植面积第一市州。2011年,全市三大主栽品种当归25.09万亩、黄(红)芪25.31万亩、党参31.86万亩,26家企业参与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点58个,规划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44.72万亩。2010年,全市中药材产业总产值19亿元,农民人均从中获益500多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0%左右。--良好的加工。定西现有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93家,其中34家通过GMP认证,2010年实际加工中药材8.8万吨,占中药材总产量的53%,实现加工产值9亿元,产品类型发展到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保健品、美容化妆品等多个系列。定西中医药部分产品。蓬勃发展的定西现代制药业。--靓丽的品牌。全市组织专家制定审颁中药材省级无公害标准9项,建立中药材GAP示范基地30万亩,认定省级无公害基地2个,当归通过GAP基地认证,当归饮片加工质量标准通过省认证;当归、黄(红)芪、白条党参三大主栽品种获得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保护注册和证明商标;陇西、岷县、渭源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党参之乡”。以岷县为主出产的当归,素有“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之称,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史和1700多年的栽培史,在全国外销中占到90%以上,国内市场占到70%以上。甘肃扶正药业公司以本地黄芪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贞芪扶正系列产品被评为“陇货精品”,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该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岷海制药等5家企业先后被认定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科技的支撑。定西与中科院化物所共同成立了“中药发展联合实验室”,针对生产开发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携手并肩,联合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还与甘肃省中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在中药材原药有害残留测定、当归及黄芪多糖提取、当归及黄芪指纹图谱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试验工作。先后开展了40个土壤样品的农药残留测定及当归精油软胶囊、黄芪咀嚼片、党参健康含片3个保健品配方工艺技术研究,还有部分科研成果实现了企业的参接转让,有效增强了中医药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2011年,全市共实施中医药科研项目32项,已有17项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定西市政府与中科院兰州分院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岷县当归科研育苗基地。--完善的市场。全市已建成陇西文峰、首阳等6个较大规模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和岷县“当归城”、陇西神农中药材物流园,中药材年交易量30.6万吨,交易额32亿元。其中素有“西北药都”之称的陇西文峰、首阳中药材市场,常年交易中药材品种500多个,年交易量18万吨,交易额20多亿元,成为国内仅次于安徽亳州的第二大中药材市场和北方大宗中药材的价格形成中心。陇西文峰中药材交易市场。——仓储优势突出。定西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