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气的制备净化压缩合成分离液氨氮气、氢气的循环使用考点十七反应速率与限度理论在化工生产上的应用.Ⅰ课标要求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Ⅱ考纲要求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Ⅲ教材精讲1.合成氨的反应原理:N2(g)+3H2(g)2NH3(g)298K时,△H==92.2kJ·mol—1特点:合成氨是一个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2.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1)选择依据:从提高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提高反应温度、使用催化剂、适当提高氮氢比;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降低温度、提高压强和适时分离反应产物氨;从实际生产的角度分析,温度和压强要与生产实际相适应。(2)选择原则: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对设备条件要求不能太高。(3)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用催化剂;适宜的压强:2×107~5×107Pa;适宜的温度:500℃左右;及时分离出氨和及时补充氮气和氢气。(4)合成氨的简要流程:N2286.5H2219.58.5==1/3(物质的量之比).Ⅳ典型例题例1.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H2、少量CO、NH3)在进入合成塔之前,常用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来吸收CO,其反应为:[Cu(NH3)2]Ac+CO+NH3[Cu(NH3)2]Ac·CO,其△H<0(1)必须除去CO原因是。(2)醋酸二氨合铜(Ⅰ)溶液吸收原料气中CO的适宜条件是。(3)吸收CO后的醋酸铜氨液经适当处理又可再生,恢复其吸收CO的能力而循环使用,其再生的条件是。【解析】由于吸收CO的反应特点是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则:(1)除去CO是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2)吸收CO的适宜条件是选择高压、低温及浓氨水作溶液。(3)醋酸铜氨溶液再生的适宜条件是高温、低压。例2.将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293的N2和H2的混合气体通过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一段时间后,从该容器中出来的气体在747℃、1.01×105Pa的条件下测得其密度为0.12g/L,此时达到平衡,求平衡时N2的转化率。【解析】 起始时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0.293×29==8.5又设起始时N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和3mol,平衡时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为xmol。N2(g)+3H2(g)2NH3(g)起始量1mol3mol0平衡量(1-x/2)mol(3-3/2x)molxmoln(平)==(1-x/2)mol+(3-3/2x)mol+xmol==(4-x)mol由PV==m/M·RT得:M==mRT/PV==0.12g·L—1×0.082atmL/mol·k×1020k÷1atm==10g/molxN2(1体积)H2(3体积)压缩机热交换器有催化剂的合成塔冷凝器液氨据质量守恒得:(1mol×28g/mol+3mol×2g/mol)÷(4-x)mol==10g/mol解得:x==0.6N∴2的转化率==(0.6mol/2÷1mol)×100%==30%答:N2的转化率为30%。.Ⅴ跟踪训练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合理答案,请将合理答案的序号填在第Ⅱ卷题首的答案栏内,填在其它地方无效)1.下面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是A.N2和H2B.催化剂C.N2D.H22.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由水和煤反应制得,其中有一步反应为CO+H2OCO2+H2,其△H<0。欲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①降低温度②增大压强③使用催化剂④增大CO的浓度⑤增大水蒸气的浓度A.①②③B.④⑤C.①⑤D.⑤3.在某合成氨厂的合成氨反应中,测得合成塔入口处气体N2、H2、NH3的体积比为6:8:1,出口处N2、H2、NH3的体积比为9:27:8,则N2的转化率为A.75%B.50%C.25%D.20%4.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反应达到了平衡,此时容器中含有0.1molN2、0.3molH2、0.2molNH3。若维持原来的条件,向该容器中再同时加入0.1molN2、0.3molH2、0.2molNH3,则A.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化学平衡不移动B.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平衡混合气中NH3的体积分数增大zx或yx或yz浓度0t1t2t3时间C.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5.将装有1molNH3的密闭容器加热,部分NH3分解后达到平衡,此时混合气中NH3的体积分数为x%;若在同一容器中最初加入的是2molNH3,密封、加热到相同温度,反应达到平衡时,设此时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正确关系是A.x>yB.x<yC.x=yD.x≥y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可能有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