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9页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贵阳十八中《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实验区:贵州省贵阳市实验校:贵阳十八中课题名称:《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课题组成员:戴晓苇、李瑾、汪萍、曾平、龙跃、韩娜、郑石兰、马俊、李里、杨萍、朱文利、关蕾、朱仕友、付波、简德光、杨欣、林科丽、苏静结题报告执笔人:戴晓苇第2页共19页第1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9页电话:13985427816邮箱:xiaodai200211@sohu.com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子课题--贵阳十八中《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结题报告执笔人:戴晓苇《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是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综合实践活动”及贵阳市教科所“贵阳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本课题以我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基础,探讨在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律、方法和途径。研究中,我们以各学科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综合性研究题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积蓄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一、课题的提出: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科技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明确提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的潜力。”这一切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教育进行了整体全面深入的新课程改革。如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学生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同生活、学第3页共19页第2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9页会生存与发展,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研究性学习课程这一提法的正式出处是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教基[2000]3号)。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2001年,学校进入课程改革实验时,“研究性学习”对我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没有教材,没有专业教师,但大家都觉得这样一门课程,在整个课时中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它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深远。因此,我们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基础,选择《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究》为研究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探讨在初中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并着重开发适合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课程开发目标:突破原有的以单学科为主的课程框架,开发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2、学生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质疑、思辩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学会关心社会、人类与环境。3、师资培养目标:组织、鼓励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边学边做,不断积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与经验,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学校研究性学习师资队伍。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专题式研究:结合传统学科,特别是以地理、生物学科为基础,引导学生从第4页共19页第3页共1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19页自然、社会和生活中挖掘题材,对学生感兴趣的、具有现实研究意义的内容开展专题研究。2、整合式研究:根据基础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运用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方式,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