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低价中标工程的项目管理文献综述1研究背景我国记录最早的采用招标方式始于1902年,张之洞采用招标比价的方式把其创办的湖北皮革厂的工程承包出去[1]。但是,由于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因此没有能像资本主义社会一样将招标投标方法用法律的形式确立并完善下来。建国以后直到改革开放以前,建设投资领域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建设工程任务都是按计划进行分配,招投标无从谈起。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都是以建设工程定额中规定的标准进行计价和结算,没有定价的自主权。现行的招投标制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81年深圳国贸大厦实行工程招标,这是国内工程项目首次采取招标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取得了节约工程投资964.4万元和缩短工期半年的优秀成果[2],该项目标志着招标投标制度在我国正式实行和推广。1984年9月18日,国务院在其发布的《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明确:要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投资包干责任制,大力推行工程招标承包制。此后在工程项目中开始采用招投标的方法选择施工单位。低价中标法最大的特点是它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建筑产品的价格,彻底颠覆了依赖国家定额决定工程造价的传统模式。由于它在节省工程项目投资,减少建筑工程招标活动中的违法、腐败行为,规范招投标各方主体的行为,推动建筑施工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均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因此除了一些施工技术难度比较大的项目或特殊项目外低价中标法选择承建单位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既要保证自己的报价有一定的竞争力,以便能在众多的竞争单位中胜出;又要能取得一定的利润收入,以便能投入再生产,因此其投标报价对施工企业能否中标显得非常重要。尽管在招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的投标报价策略会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投标报价中起决定作用的却是施工单位的工程成本,因为当一个施工单位的成本控制水平处于同行业的领先水平时,它才能在竞争中拥有较多的优势,即在招投标过程中,在同等报价水平的情况下,它可以取得较丰厚的利润;或者在标高率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它的报价低于竞争对手,从而提高工程的中标率,并且某个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越大,与其它竞争对手的差距越大,其竞争优势就越明显。2国内外发展现状2.1国外发展现状竞争战略最初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而其蓬勃发展主要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理论界对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三大学派理论:行业结构学派理论、核心能力学派理论和战略资源学派理论。行业结构学派理论的创立者是迈克尔·波特,他先后出版了《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等专著,他将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方法引入企业战略分析,建立了五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该理论认为一个行业的竞争状态和盈利能力取决于五种竞争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讨价还价能力、供方讨价还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由此确立了“产业与竞争分析—一般竞争战略—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企业战略管理基本框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理论己经成为战略管理的主流理论之一。迈克尔·波特指出,各种竞争战略的重点和区别主要在于:①企业市场目标的宽窄;②企业所追求的竞争优势是围绕低成本还是差异化。迈克尔·波特据此提出了三种最一般的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3]。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核心能力学派的代表普拉哈拉斯和汉默尔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企业核心能力》一文,他们首次提出核心能力的概念。其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能使公司为顾客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4]。从普拉哈拉斯的定义可以看出,一项竞争力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客户价值、与众不同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可延展性[5]。战略资源学派认为,企业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培育企业独特的战略资源,以及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使用这种战略资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