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支队工作总结全市公安交管部门以“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目标,以全面推行警务机制改革为契机,以深入开展“三大一严”和“三查一促”活动为载体,创新举措,科学管理,群策群力,严密防控,在业务管理和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年较大以上交通事故下降50%,无危化品运输交通事故和校车伤亡事故。其中,交通违法查处、大中型客货车检审、校车安全管理、剧毒化学品道路运输监管、驾驶员考试智能评判等多项工作全省领先;交通事故调处机制创新、交通安全隐患排查、交通科技建设及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经验受到省厅和省交管局肯定并推广。推进警务机制改革,路面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市局统一领导下,优化市区警力配置,增加路面管理力量1000余人,且实行全天候疏堵纠违,现场有效查纠交通违法11.5万起,同比增长28.31%;查获交通肇事逃逸嫌疑车辆58台,“酒驾”“毒驾”得到有效遏制,确保了主干街道无长时间、大面积拥堵现象发生,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开展全线禁左试点,交通组织体系进一步优化。对市区檀溪路、西街以及前进路新华路口、中原路口采取禁止、限制车辆左转管理措施,引导车辆通过“右进右出”、路口调头的方式行驶。拆除中心护栏500米,配套安装隔离护栏1200米,增设禁止左转、禁止调头、允许调头等相应的交通标牌158块,全路段安装违法行为视频监控系统50套,极大地提高了路段通行能力。启动电动车登记注册,基础源头管理进一步夯实。针对电动车管理无序问题,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出台了《襄阳市电动车管理办法》,全面启动了市区电动车上牌办证工作,10个办理网点坚持广泛宣传与优质服务相结合,共办理牌证110861副,为市区电动车规范、长效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受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的肯定与好评。创新交通宣传形式,市民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以塑造亲民为民公安交警形象、逐步增强市民文明交通意识为出发第1页共5页点,明确领导责任、组建精干团队,精心策划内容,联合襄阳广播电视台打造《幸福一路走》交通宣传电视品牌节目,每天在黄金时段播出,全年播放275期800余场次,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和关注,社会反响良好。深化所队联勤工作,农村道路交通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探索推行农村派出所参与交通管理新模式,出台了《襄阳市农村公安派出所承担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工作原则、职责任务和具体要求。推广谷城、宜城经验,层层签订责任书,督促落实专(兼)职所领导77人,配备执法装备25套,开展业务培训50余场次,组织交通违法集中查纠行动32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万余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道路交通失管失控问题。打造窗口服务品牌,交通管理形象进一步提升。建立了襄城、樊城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对800余起轻微事故定责、定损、理赔实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车驾管便民举措,邮寄号牌5000余副,办理异地机动车委托检验3300余辆,预约上门办理机动车检测业务2000余起,网上自编自选号牌1.5万块。支队高新大队荣获襄阳市“最佳人民满意基层站所”称号,支队车管所作为深入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先进典型被市主流媒体连续报道。20XX年,全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将围绕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年”和市局践行“五大警务”总体部署,以深入贯彻全市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为依托,以全面深化“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载体,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全面提升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水平,努力实现“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工作目标。完善“四大机制”,固本强基,提升交通事故防控水平。一是完善农村交通管理机制。协调推进XX县区公安分局承担道路交通管理职责,通过深化派出所交通管理试点攻坚,以点带面,逐步铺开,进一步增强全市农村道路交通管控能力。协调建立交通安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考评各级各部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指标,构建市、县、乡、村四级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二是完善隐患排查整治机制。深入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活动,对重大第2页共5页交通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分步整改到位。建立健全重点单位、路段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台账,定期走访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