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设计说明1、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持。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观察与操作、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资源,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2、注重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使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运动这样抽象的概念,必须结合现实生活的实例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轴对称图形以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同时要注重操作与思考相结合。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本设计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中理解轴对称图形,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通过有效地提问做引导,便于在操作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长方形纸剪刀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引入: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从中发现许多的知识。(课件出示教材28页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学生观察,自由回答)2、过渡: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涵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去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吧!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并说一说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认识对称现象。(1)课件出示教材29页树叶、蝴蝶、城门图片。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预设生1:树叶以中间叶脉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生2:蝴蝶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生3:城门图片以中间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3)根据同学们的汇报,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图形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所在的直线对折,折痕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4)理解“对称”的意义。像图中的树叶、蝴蝶、城门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的。2、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谁能举例说说?(2)欣赏对称图形。(课件出示:五角星、京剧脸谱、蜻蜓、雪花、剪纸等)(二)动手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运用对称的知识,跟老师一起剪一件衣服。(同步完成课堂活动卡)(1)折一折: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2)画一画:在对折后的纸上画线。(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剪后展开,会得到一件上衣的图形。2、剪其他图形。(1)选择松树、桃心、葫芦三种图形中的一种,自己动手剪一剪。(2)学生操作,集体评价。3、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1)给出定义: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所剪图形的对称轴。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2)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3)学生在自己剪出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4)交流评价。(三)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1、过渡:同学们,游乐场里除了有飞舞着的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外,还有很多游乐项目。(课件出示主题图)这些游乐项目都是以运动形式存在的,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关于物体运动的一些知识。2、认识平移现象。(1)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①课件演示滑梯、观光梯、高空缆车的运动。②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这些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③小结: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物体本身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这叫做平移。(2)找一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3、判断平移后的图形。(1)亲身体验平移现象。活动1:全体起立,先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