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根除“新衙门作风”学习体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当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逐渐销声匿迹,但“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的“新衙门作风”又悄然兴起。与“生冷硬”的老衙门作风相比,“脸热心冷”的“新衙门作风”显然危害更大。如何根除“新衙门作风”,自然就成了摆在全面从严治党路上的一道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衙门作风是老百姓对行党员干部官僚作风的一种形象比喻,其主要特征是“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由此可看出,“衙门作风”不但令人生厌,且百害而无一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作风建设入手,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着立增强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那些原本高高在上喜欢“踢皮球”的干部,也通过“洗洗澡”不断清除思想之垢,变得和蔼可亲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作风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体现了民心所向。的确,“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见了,但“事难办”甚至“事不办”的情形依然存在。只不过这次,“臭脸”换成了“笑脸”,“冷漠”换成了“热情”,让你从碰“硬钉子”变成了“软钉子”。面对如此“服务态度”,连投诉都不知道该写什么理由。究其原因,是干部只求“明哲保身”,希望“平稳过渡”的思想在作祟。治“新衙门作风”,关键还是在人。上至中央八项规定,下至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加强作风建设的政策措施,可谓是多如牛毛。但如果人变着“花样”去执行制度,自然是没有任何效果。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新衙门作风”,就需要拔出干部思想上的“软钉子”,让他们执行制第1页共2页度不搞“点到为止”,不搞“隔靴搔痒”,以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精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脚到每一次的服务中,群众才会真正满意,为干部“点赞”。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