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儒家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VIP免费

《儒家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_第1页
《儒家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_第2页
《儒家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_第3页
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9页第87讲杜维明《儒家“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嘉宾:哈佛大学讲座教授、浙大光彪讲座教授杜维明《论语》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杜维明以为,“同”与“和”是有区别的,“和”的对立面是“乱”和“同”。“异”是“和”的必要条件,没有“异”就不能“和”。儒家“和而不同”的人文精神更多讲的是“求同存异”……儒家传统是一个划时代、跨文化,同时也是多学科的一个文化现象。说它跨时代,因为它是从曲阜的地方文化,逐渐成为中原文化主流。自11世纪开始,又从中原文化的主流逐渐成为东亚文明的体现。它对越南、韩国、日本和海外的东亚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很多人认为儒家传统是代表东亚文明圈的一个思想传统。说它跨文化,因为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越南的、日本的,朝鲜的,也可以说是海外东亚社会的文化。说它多学科,因为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学、宗教、人类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各方面来探讨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今天我们想问的是:有没有一条思路、一种理念,可以把这么一个划时代、跨文化、多学科的复杂现象串起来?也就是说儒家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是不是有现代的意义?有全球的意义?它是不是能够成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另外,面对未来的世界,它可不可能也成为全球人类的一个参照?第2页共29页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9页儒学——为己之学说儒家是一个生命的学问,是身心之学、性命之学,一般没有很大的争议。它一方面讲修身,一方面也讲人和自然、人和天道能否互相感动的问题,可是我想说儒家是“为己之学”——希望能够为自己培养创造自己的人格。儒家传统就是一个学做人的传统,那就是一直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展现它的价值。儒家所理解的“己”就是个人,但他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是变化的、发展的,希望能在逐渐的变化发展中,成全和展现自己。所以他不是孤岛,儒家没有发展成一个纯粹的个人主义,而像一条河流。儒家的终极关怀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完成自己的人格。儒家所谓的“己”是一个关系网络的中心点,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性。这个中心点,如果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自我认同。一般的理解是,儒家比较注重关系网络,注重人际关系,注重社会性,所以人们常常把儒家当作一种社会文明,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儒家仍有强调主体性的一面,真正了解儒家,就把个人主体性和社会性的关系网络配合起来,这个中间就有“和”的问题,也有“异”的问题,有调节的问题,也有矛盾冲突的问题。因此儒家是非常现实的,不是空谈。那么儒家对“己”的期望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儒家希望每个人不要做一个损人损己的人;不要做一个损人不利己的人;不要做一个损人利己的人;也不要仅仅满足做一个利己也不损人的人。儒家最希望人能做“利己利人”的人。现在所有要讨论儒家的问题,都应该以一个活生生、具体存在的人作为思考儒家问题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哪怕是克隆。因为两个一模一样的杜维明坐在一起,我并不是他,第3页共29页第2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9页两人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这是儒家非常坚持的一个观点,因为不同,每个人都有特殊性,包括族群、性别、年龄、语言、环境,甚至基本价值取向等的不同。不仅如此,人与人之间的才智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有的人运动能力非常强,有的人乐感很好。能力的差异导致人们在自我发展时有不同的选择。于是儒家要问一个问题:伦理的能力——就是学习做一个善良人——是不是有选择性?所以我说儒家是一种哲学的人类学,是一种生命的学问,也就是说它关注的是如何培养人的素质,希望人能够全面发展。因为人是多元化的,所以我们要考虑本末的关系,深浅的关系,前后的关系,个体和全面的关系……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就是说在伦理这个层次,每个人都应该以修身为本,这是儒家考虑的基本问题。儒学——同情的伦理如把伦理当做一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